个人认为电商迷信烧钱,主要出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免费关注微信公众号 jijiewangcom ,就能天天收到季节网资讯了,还有机会和主编小节姐一对一私聊喔。
第一、打开市场,争夺用户
尤其是当这个领域还是一片空白时,烧钱还是很有效果的。饿了么、美团,滴滴和快的不都是这样起来的吗?特别是后者,完全是用钱砸开的市场。一旦这个市场被撬开,各种商机、各种生态就会接踵而来。不过这种资本游戏一般小企业是望尘莫及的。
第二、培养消费者习惯
当用户进来之后,下一步考虑的就是提高用户的粘性和消费频次。拜淘宝“双十一”所赐,用户对这种物美价廉的产品还是有很大的诱惑力。最典型的就是那些走量的9.9包邮的水果生鲜,一旦他们对这种冰点价格、商品品质产生依赖,很容易就会培养他们的消费习惯。虽然移动端在购物上比PC更方便,但在选择的成本上,似乎更高了,尤其是涉及到平台之间的比价问题。
第三、占据消费者心智,以低价取胜
中国的电商品牌,大多数没有什么核心竞争力,如果硬要列举的话,估计就是价格了。渠道基本都差不多,独家签约的只有天猫、京东这些一级平台才有资历玩,一般的电商平台都只是品牌商的分发渠道。烧钱的目的就是让大家知道,没有比我这里更便宜了。这样造成的结果一方面是价格乱序,恶性循环,另一方面就是占据了用户的心智。使他下次再买同样的产品时,第一时间想到的可能就是价格最低的那家。
第四、提升品牌,维护市场份额
价格是消费者记住品牌的最直接的因素,电商采取的营销措施十有八九是薄利多销,特别是对于标配产品和流水线产品。这也说明为什么京东的3C这么强了,每逢“双十一”依旧要“低价贱卖”,除了提升核心的品牌之外,还得维护最核心的业务的市场份额。如果不这么做,随时都会有“野蛮人”冲进来和你对决。
第五、提升交易规模,增加公司的估值
用户一旦受到刺激,就会丧失理智。尤其是女性消费群体,每年的“双十一”,这些“败家娘们”就会集体出动,恨不得在那一天把整年的东西都买回来(强烈建议国家在“双十一”放假一天)。经济学中有个词语叫“口红效应”,这个词成名于上世纪三十年代美国经济大萧条时,当时经济不景气,但民众的消费欲望仍然存在,即使买不起高档消费品,也要转而购买一些廉价消费品满足自己。
这与此刻的中国极为相似。
而烧钱是提升交易规模最好的方式,一方面可以提高GMV,另一方面又可以增加公司的估值,促进现金流的正向流动,可以快速地融资扩张。
关于电商迷信烧钱的危害,已经有很多学者指出其危害了,资源浪费、破坏市场环境、库存积压、恶性循环、劣币驱逐良币等,在此不再一一赘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