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末对我来说很特别,因为这是我22岁的最后几天。 免费关注微信公众号 jijiewangcom ,就能天天收到季节网新闻了,还有机会和主编小节姐一对一私聊喔。
在这最后几天里,并没有发生什么奇妙的、惊喜的故事,每天上崭新的课,头疼地看英文文献,做很多作业,然后吃个雪糕在学校里瞎晃悠。一切平平淡淡。
彭浩翔和我同一天生日,他22岁那年创作的剧本被导演看中拿去拍了电影,最后在鹿特丹电影节参展。
22岁的我并不想创作或者创造什么,我在想:该如何多赚点钱,把当季最流行、每个时尚博主都在推荐的那双运动鞋给买下来。想了半天也没想出什么赚钱的好方法,于是懊丧:我他妈也22了,怎么连双鞋都买不起?
22岁的前半段,我和朋友们每天昏天黑地地写着毕业论文,大家都对自己在专业领域有所创造没什么兴趣,能含含糊糊地毕业就行了,最喜欢的是在挤牙膏似地码完一千字后,到学校附近的大型shopping mall 去购物,参考各大时尚号的推荐去购买“最in单品”。
有一次,我和北北去逛街,她想买一条牛仔喇叭裤。就是最近几乎每个时尚号都推荐过的那种,“范冰冰、刘涛都爱上的裤子”——一个国内知名的时尚杂志这样形容。
但因为喇叭裤是“当季最in”,属于新品,没有任何折扣。她在试衣镜前犹豫了很久:要不要刷掉四分之一的工资去买那条“明星都在穿的裤子”?最后还是默默回到试衣间换上了自己的衣服,身后的店员礼貌地微笑着:“欢迎下次光临。”
从那间店走出来后,北北一整天都不开心:“为什么我都22了,还买不起一条牛仔裤?”我不知道怎么安慰她,因为那时,我正问着和她一样的问题。
但22岁的最后几天,我取关了大部分时尚号、街拍号和美妆号,因为我意识到问题不在于22岁年轻与否,不在于是否该向家里拿钱,也不在于为什么22岁了还买不起鞋。
其实“买不起”不是问题,我们为什么总是不可救药地“想要买”才是根本。我们每天乐此不疲地让网络上的陌生人们来告诉我:什么东西好看、哪种穿法正在流行。
说实话,现在再看五花八门的口红试色报告我都有点头晕,大同小异的红,涂这个颜色而不涂那个,真的有差那么多吗? 况且,涂了半天斩男色,也没有截获什么美丽的故事。
街上每个人都按照时尚号里教的穿球鞋时露出一截棉袜,短款上衣配高腰裤,喇叭裤底下是一字凉鞋。但我很欣赏的女演员孔孝真,她是这么说的:“如果大家都一样漂亮,会很无趣的。”
尽管,很多人说她不好看,她也确实不好看。
但每次我看她的电视剧时,总会暗暗诧异:她怎么这样穿?比如把吊带衫穿在紧身tee外面,穿裤脚很大的裤子,把本该及系个蝴蝶结的带子随意散开……但是很快,吊带外穿、阔腿裤就成为亚洲甚至世界的时尚潮流。
真正的时髦不是跟着潮流,也不是标新立异的逆流,而是去思考和创造潮流。毕竟大多数时候,我们并没有有多需要一双新款跑鞋,不过是身处于消费主义的洪流中,物欲被无限地激起,而我们对此毫无抵抗能力,甚至都没有察觉,就像吸毒一样,唯一的解决方法只有不停地“买买买”。
从我认识Jame到现在,我见证了他从只懂班尼路到一身潮牌的过程,现在他每次一个人逛商场就会花掉几百。
只是他告诉我,其实每次去逛商场花三四百买一件潮牌的衣服,他都很踌躇,甚至有些焦虑。一来是这意味着他下个月花呗账单的负担又重了;二来是担心穿着这件衣服出门时,朋友压根没察觉,这会让他失落。
我不是一个时髦的人,但我有一个关于时髦的小故事。
南方的夏天很热。没有城管的街边常常会停着三轮车,卖老年人在夏天穿的那种宽松的衣裤。我有一次经过,被卖衣服的老婆婆拉住,她极力向我推销自己做的这些衣服:“靓妹,买件回去给你外婆穿吧,都是阿婆自己做的,才19块,好便宜的。”
阿婆看着我,眼皮因为松弛而耷拉下来,眼神无辜,她用细瘦的手轻轻抓着我:“还有最后几件了,卖完阿婆就收摊了。”于是我停下来仔细看了看,意外地发现其中有几件衣服其实挺好看的,挑了两件买回家。
实际上,当时我和我的外婆并不在一座城市,于是干脆自己穿上了这些“老太太”服。衣服十分舒服透气,夏天穿真的再合适不过。
实习的第一天我就穿着它去了报社,帮我填表的老师眼睛一亮:“这衣服真漂亮啊,没见过。”后来还穿着它去和喜欢的男孩约会、逛美术展,在展厅里一个日本摄影师过来问我可以不可以让他拍张照。
那个夏天我反反复复地穿那两件19块的“老太太”服,也反反复复地听到了很多赞美,甚至比之前穿那些昂贵的新款更受称赞。现在想来还是奇妙,阿婆如神。
编辑部有个男编辑某天穿了件白色polo T恤下面搭米色5分裤,配双回力经典款,红白配色,十分好看。另一个男编辑忍不住去问他polo T恤的品牌,他有点惊讶:“这个嘛,就是那个牌子呀,我衣服基本都是那个网站买的。”
对,就是那个说出来不仅不潮,甚至会让人觉得有点Low的、已经过气了的所谓的“快时尚网站”。
网上流行“关键看气质”,但一个人有独特的气质还不是因为他有独一无二的创造力,至少体现在对自己的改造和思考上。
时髦真正的乐趣就在于自己去发现、感受和创造,如果年轻人从时髦中只感受到了金钱的压力,那只是掉入了消费主义的陷阱而离真正的时髦还差得远呢。
大概所有焦虑的年轻人都问过自己这个问题:为什么我都22了,我连一件衣服、一双鞋都买不起?
但我发现不只是22岁时会有这样的问题,33岁时我们还会继续问:为什么我都33了我还买起那个包?44岁时我们也许我们终于买得起包了,但是依然买不起那台很酷的车。
Demna Gvasalia以前是LV的设计师,现在是巴黎世家的时尚总监,我很喜欢他说过的一句话:真正的时髦,在自由之下无需定义。
我们才22岁,无限自由,无限可能,现在就被别人的审美和想法所束缚,那可太无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