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国家正拥有越来越多的美国债权。很多经济学家认为,中国虽然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高,但是在全球关系中的地位并没有很大的改进。这个现象其实是暂时的,一个国家的整体地位需要慢慢提升,但随着经济地位的改善,这最终是水到渠成的事。
回顾欧洲1500年来的历史,可以发现经济地位最终决定一切。
欧洲在封建时代(罗马帝国灭亡到法国大革命之间)并没有一个强力的国王,封建领主们在他们的领地上有着至高无上的权力,通过自己的城堡控制领地,在领地上颁布法律并收税。
手工业者、商人和高利贷者在城堡附近居住,这样既可以应付领主的需要,也可以在危险的时刻有一个庇护所——城堡。
十字军东征不知不觉地改变了欧洲。人们从欧洲西部、北部的农村迁移到地中海沿岸。人们发现世界并非仅限于他们狭小的城堡和修道院之内,而是海阔天空。
在地中海沿岸,城市重新发展起来了,出现了制造商和商人,并且通过手工业和商业,手里便慢慢地积蓄起少量的钱财,此举最终改变了他们在中世纪社会的地位。
中世纪的领主是拥有田产的乡绅,同时是作战的骑士。这些骑士们,在教皇的号召下,跋涉上几千公里的路程前往中东去作战。他们不得不支付自己的装备费用和路上的交通费、伙食费。这些城堡的主人,有财产但是没有现钱。因此伯爵们不得不从商人那里去借。
像莎士比亚名剧《威尼斯商人》中描写的夏洛克那样的放贷人,端坐在兑换柜台后面,很乐意伯爵大人有求于他们,伯爵大人张口就要几百个金币,那可是放贷人一辈子的积蓄,因此后者为了保险起见,要求伯爵用庄园作抵押这样,万一伯爵大人在征讨土耳其人时有个三长两短,他们的钱才不至于打了水漂。
借贷的双方最早都没有意识到这对借钱的人来说是一笔很危险的交易。最终,总是夏洛克占有了庄园,而伯爵却破产了。
当然,伯爵大人的财产和权利并不是一次就失去的,商人们开始只是要求获得一些对领主来讲无关痛痒的权利,比如在领主的土地上打猎。
领主们急需现金,想到只要答应商人们打猎就能获得几百个金币,便答应了。从伯爵大人接受这项交易的那天起,他们不知不觉签署了自己权力的死亡证书。书记员拟好协议书,伯爵大人盖上自己的印章,因为中世纪的愚民政策已经让他们不会写自己的名字了。一切万事大吉,领主兼骑士们怀着满腔的激情去东方对付穆斯林了。
两年后,他们回到城堡,已是一贫如洗了。而城里人正在他的领地上打猎,搅得他不得安宁。大为光火的伯爵吩咐管家把众人赶走,商人们很听话地走掉了。可当天晚上,商人的代表,来到了城堡,他彬彬有礼地提醒伯爵大人是他亲自恩允他们打猎的。接着,商人代表出示了那份有伯爵徽章的契约。伯爵大人不得不克制冲天怒火,默许了商人们在自己领地的狩猎权。
半年后,伯爵大人想翻新他破旧的城堡了,于是他又想到了商人。这一次,商人们提出的条件是允许他们在伯爵领地的城镇成立行会,管理商业而不受伯爵的干涉。这一回,伯爵大人很不情愿,可他确实需要那笔钱,又只好答应了。半年后,城堡修缮完毕,可是伯爵却不愿意履行自己的诺言,因为他有自己的士兵,市民们除了谴责一下伯爵的背信弃义,便无能为力了。
可当下一次伯爵急需用钱为女儿办嫁妆的时候,他连一个子儿也借不到了。因为他已经被认为“信用不佳”。伯爵大人不得不低下高贵的头颅,答应做出某些补偿。在伯爵大人拿到借款之前,市民们获得了他们梦想的权利。
在十字军东征之后的几个世纪时间里,这种情形在欧洲各国经常发生,而且越来越普遍。
最初只是小封建主开始借债,后来连国王也是债台高筑了。当债务到了根本无法还清的地步,封建主们总是通过赋予公民特许权来交换他们急需的现金。
城市不断地成长壮大,并且吸引着附近乡村地区的劳动力,在经济上已经取代了城堡的中心位置。社会各阶层经济地位的变化最终导致了封建制度的崩溃。
当然,这种权力由封建城堡向城市的转移是缓慢的,不情愿的,并且不时发生一些流血冲突。但是,历史的趋势是城镇变得越来越富有和重要,封建领主却越来越穷并且要被历史抛弃。
当年伯爵大人的后裔们,坐在自己年久失修的城堡里,看着外面城市一切欣欣向荣的景象,感叹着从他们祖先稀里糊涂地签署了第一张用自己封建特权交换财富的契约时,他们的厄运就已经注定了。城里人对乡绅们已是不屑一顾,他们在好好地享受得之不易的权利。这些是他们祖先经过十几代人的持续斗争辛苦得来的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