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冬日暖阳>荟萃>正文

人山人海里,你不必记得我

2016-03-02 来源:京七环society 资讯整理编辑:皮皮 点击:

分享到:

  曾经我很疯狂地在小学、初中和高中都坚持着做一个小事:

  同学录。

  “哎,写个同学录呗,哥们。”

  “来填一填,我怕以后没你联系方式。”

  “同学录,这些这些,你都得填…”

  ……

  然后那几天日子里,陆续收回大家填好的,当然还有很多因为忘性或者懒惰被无端搁置的,你放出去却没收回来。

  尽管如此,你还是很高兴的将已收到的一页页同学录,集整成册,视为珍宝。

  小学毕业。

  三年以后,初中毕业。

  三年复三年,高中毕业。

  三本同学录,里面都是不同的笔体,不同的交情,不同的牵挂。

  再后来。

  偶然翻看,同学录里的名字,已是微乎其微的印象了,他(她)的脸庞早蒙上了纱,很多曾经以为永不会忘的记忆也没了,曾经说过的海誓山盟更是化为乌有,成了空话、屁话。

  就像你记得曾经你特别特别喜欢某个明星,却记不得你为她疯狂地挤进汹涌人潮为她呐喊。

  你曾经在足球场,在图书馆,在林荫小道,在教室,发生的故事,也一点点被埋进了流年里。

  于是,曾经再为过深的交情,最后也成了一张纸,一个影子,一个回眸,一层薄纱。

  你手机里有多少号码?

  你会存多少,又会用到多少?

  你是经常接电话还是打电话?

  你是单纯因为牵挂而打电话还是因为有求于他去拜托他帮忙?

  先思考,不用急着回答。

  然后再看看如今我们使用更频繁的微信:

  你微信好友有多少?

  多少因工作?多少因为生活?

  多少人,你和她保持着联系?

  多少人,因为他做着微商,卖着保险,你给了他一个很友好的屏蔽然后不再联系?

  甚至于,你从微信中得到多少次关注,多少次心里的宽慰,多少次喜上眉头的笑靥?

  仔细一想,有点可怕。

  尽管获取信息的来源和交友的过程不同,但我们的答案总是不尽相同。

  当我很长一段时间处于极度孤独与自闭的时候,我开始明晓,你没那么需要电话去宽慰你的内心,你没那么需要这么多好友去感激涕零然后浮夸你的所谓人脉,你的所有美其名曰“人际交往”的做法其实并没有那么成效,就像你以为很重要的事情其实很多轻如鸿毛。

  这种依靠电话和微信所缔造的“伪社交”虽然表面看起来,你有很多朋友,但也仅停留于“你有”而不是“他们是你的朋友”。

  于是,你和好朋友吃着饭,却在饭桌上和你微信里称兄道弟的哥们聊着天;于是,你面对着饭桌一旁的父母不管不顾,在电话里和你一起追星的好友聊得热火聊天。

  热度过了,发生口角了,因为微信上源源不断的新朋友而忽视了微信里的他这个老朋友,亦或者因为手机通讯录名单越来越多而不知所措产生的统统不联系的极端想法。

  也许会有那么一天,你微信中的好友把你删了,你被切断了和他保持联系的一切媒介。同时发生的,可能是连你曾经放在心头的好朋友也不要你,觉得你冷漠嚣张,不把他放在心上;甚至于,你父母也不要你了,觉得你整天拿着手机,无所事事,是一辈子都成不了事的只说空话的废物,所以宁愿断绝关系也要老死不再往来。

  双刃剑的两端,潜在的危机反而更可怕。

  你不必再为了结识更多人而攀岩,人山人海里,能有幸遇到是幸福,未能相逢也不会辜负。

  爱过一个人是什么感觉?

  爱情又是什么滋味?

  大多数人都尝试过,也受过煎熬。

  你的前女友前男友,你的前前女友前前男友,你的绯闻女友绯闻男友,你的心动女生心动男生,甚至你的女神男神……

  你爱过么?

  你还记得么?

  然后

  你走出来了么?

  这个世界拥有着几十亿的人口,拥有着几万个国家。单在中国,也有几十个省,几十个民族,十几亿人。

  所以,遇见谁,和谁邂逅然后发生爱情也不是没有可能。

  相见甚欢,一拍即合,爱得轰轰烈烈。

  然后,或因为鸡毛蒜皮,或因为性格不合,或因为其他种种原因。

  曾经的爱人,就成了最熟悉的陌生人。

  还记得奇葩说有一期关于“分手后还能不能做朋友”的辩论,且不管胜负之谈,倒是马薇薇在辩论中说的一句话很有道理:“既然不能相濡以沫,那倒不如相忘于江湖吧。”

  你没必要为了为了挽回前女友和覆水难收的爱情去放弃工作;你也没必要为了一个男人半夜听着《爱如潮水》,在夜店卖醉。

  索性忘了吧。

  人山人海里,何必那么多记得呢?

jijiewang.com美好的季节|投稿请发送至站长邮箱:[email protected]| 冀ICP备2021021905号 | Powered by季节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