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冬日暖阳>荟萃>正文

不要辜负这个时代(2)

2016-05-11 来源: 安Ann 资讯整理编辑: 安Ann 点击:

分享到:

  从初中开始语文老师就一直说,写作文切忌口大碗小,所以每次在拟题目的时候我都把这句话在脑海里面过了一遍,可是今天我还是写下了这个题目,不要辜负这个时代和你现在正拥有的生活。

  今天是9.18,中国人都知道并且应该铭记的日子。84年前的今天,日本走上全面侵华的道路,为抗日战争的全面爆发埋下了导火索,随后东北三省全部被占领,日本人在我们的国土上烧杀抢光,那种行为何止一个残暴就能过去的。

  我们没有出生在那个战争年代,也没有经历过那些战火连天,但是这样的一段历史怎可忘记,怎能抹去。

  在内心深处,我是一个做事目的性很强的人,包括看电视剧也一样,所以我不会浪费太多的时间在那些什么偶像剧、肥皂泡沫剧上面,当我决定看这个电影或者电视剧的时候,我就肯定抱着某种目的,一定要收获到某种东西,这个评定标准当然是我自己给予的,哪怕明白一句台词或是懂得一个道理,甚至是当心情不好的时候看一个喜剧来让自己暂时忘记那些不开心,这就是我的心理状态。

  但是我几乎不会错过每一个军旅片,包括最近刚更新完的,我最崇拜最喜欢的一个作家严歌苓编剧的《毕业歌》,我几乎每晚凌晨跟着看。每每看到那些日本鬼子用各种丧尽天良的手段时,我直接描述不了当时的心理,有的时候会流泪,有的时候会破口大骂,有时候还会难受地掐自己,太惨了。当然毫不夸张的说,某种程度上,这些更给了我学习日语的动力。

  我大一的时候开始接触日语,(尽管现在还是个菜鸟,但是一直还在进行时)在学校外面报了辅导班,那时候想着毕业去日本,后来大三的时候有了战友,当然最后由于种种原因,我现在还坐在这里,而他现在已经在那边留学,以至于每一次提起这个事情他都会很鄙视地打击我几次。

  那时候会喜欢日本的一些文学作品。一句“凌晨三点,海棠花未眠”就足以让我想去了解川端康成。

  后来接触到村上,大学的时候总是爱到学校图书馆一楼一进门的第四个书架翻看他的书,他的书基本是林少华先生翻译的,翻译的很独到很精美,但也曾想要是以后能读日语版的就更牛了,毕竟原著才是更原汁原味。

  超级喜欢导演岩井俊二,把他的电影一个个找来看了一遍,特别是那部《情书》。

  喜欢松隆子,也听吉田亚纪子,大学四年没少追过日剧,《FIRST CLASS》,《我存在的时间》,《深夜食堂》,还有一些暖心的小电影《海鸥食堂》,《千与千寻》这些我穷追不舍,甚至为了看那个感人的电影《父与子》把优酷会员打开,还有一直梦寐以求的早稻田大学。

  贴吧上有个帖子,这个问题无数人都在讨论:你为什么学习日语?

  我特不要脸的在上面说: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

  其实如果把我那种信念用放大镜放大一百倍的话,它不是不要脸,不是笑话,不是我自大。

  “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这个道理几千年前孙子就总结出来,想要打败敌人就必须了解他的一切。

  有朋友很讨厌我学日语,每次都会跟朋友开玩笑,想要打败,必须学习掌握它的文化,文化一定从语言开始。每当我落下一段时间的日语,我就跑去看一眼那些电视剧电影,我定能像打了鸡血一样回来认认真真地记单词读句子。

  其实我知道在生活中我是一个活得特别糊涂的人,朋友都会嫌弃我骂我,说我太容易满足,说我稀里糊涂。都说人最不了解的是自己,可是有时候最懂你的也是自己,我深知我自己的内心,有的时候是真的想活得糊涂,有时候却很较真。

  去西藏之前,我整整从网上抄了三页纸的藏语,有的时候还在宿舍一个一个地念出来,然后被舍友骂个遍,以为我又在学日语了,后来我把这纸装在背包带着去西藏了,虽然真是没表现出什么大的作用,但是那天我真的听明白一个老奶奶对我说的那句:tu ji qi。

  在布达拉宫下面旅行社的台阶上,我给那个藏族老奶奶让座,那群爷爷奶奶一直在让我教他们自拍,我特么后悔怎么没有买个自拍杆,胳膊干不过大腿的的一个原因一定是因为太短,当时我的胳膊超级短,手机屏幕装不下整群爷爷奶奶,只能跑左跑右,他们无比默契地配合着我。

  那个奶奶说着我完全听不懂的语言(其实旁边的一个老爷爷一直在翻译给我听),但是我真的听明白了那个tu ji qi,就是那个谢谢。

  那天回去的路上到晚上我一直兴奋地给小灰灰说:“别笑我这张纸,好歹我今天也听懂了一个词。”我始终认为,真正的文化应该没有限制,学与不学在于自己,但是永远别用自己的思想去禁锢别人。

  我只是一个特别普通的姑娘,工科女,20多岁,书读得太少,经历太少,甚至思想不成熟,根本没有一套真正属于自己的三观。

  我不太了解地理历史,但是我也老会在想中尼铁路打通喜马拉雅山会不会破坏生态,破坏中国独特的季风气候。

  我不懂政治,但是目前为止我已经会每晚打开博客看头条,看看自己行业的动向,看看今天发生的事件。打开日本雅虎他国又在报道怎样的新闻,8月14日,日本政府在临时内阁会议上通过了战后70周年首相谈话,听着“安倍谈话”他回避直接道歉时的愤怒与失望。

  我是个科技盲,有恐高科技症,电脑在我手里充其量就是打开word,整理每次出行的照片,但是当我听到3D打印在上海打印出房子,后来又打印车子,浙大已经制造出隐身衣,哪国换脑技术的时候,我心里除了震撼其实还隐隐约约钻出一种恐惧。

  我身份证上民族那栏是彝族,可是能从我嘴里蹦出几个词,文字我还认识吗,关于那些彝族文化我有没有掌握那么一点点,是不是少数民族的东西就被我们这一代抛弃了。

  也或许是我杞人忧天,也或许是我年幼无知,但是真的有这种思想存在,有我,未必没有别人。

  我不知道大家有没有一种危机感,都说杞人忧天,或许这个时代往往需要一种杞人忧天的精神。

  就像今天我们依然会说“小日本”,在我们心中他们是矮的小的,而实际上2003年的数据统计,日本的平均身高已经超过中国。其实这背后的原因是很容易获取的,看过一篇文章分别从不管是食物、饮料、幼年教育,中学教育,国家重视度一一进行分析。

  今天的生活来之不易,是先烈前辈用生命用鲜血换来的,而往往在这样一个和平年代,我们身边总是冒出层出不穷的事情,各种各样的奇葩,全国多少年轻人争着去考公务员,而在国外公务员这个行业一定上了厌恶榜。

  俄罗斯前总统梅德韦杰夫说过,一个国家的青年,争着去当公务员,这说明这个国家的腐败已严重透了。欧美发达国家,最宏伟的建筑主要是教堂,因为那里存放着他们的信仰——博爱、平等。日本,最奢华的建筑主要是学校,因为那里存放着他们的信仰——知识、技术、进取;中国,最宏伟的建筑主要是政府大楼、银行,因为那里存放着他们的信仰——金钱、权力、傲慢。

  一座小城的消费水平巨高是被什么拉高的,多少弯腰驮背的老人还在菜市场上早出晚归,还有多少像大凉山一样的地区,属于上学年纪的孩子没能拥有一个简单的教室,多少留守儿童。

  至今记得当年兰州去西宁的火车上遇见那一家三口的场景,来自大凉山,跟我一样也是彝族,之后和那两个骑行西藏的小哥都还聊起这事,当时我们都在一个车厢无座站着,后悔当初我们为什么不够主动一点去留个联系方式,至少现在想知道他们过得好不好的时候可以联系上,想知道老板有没有拖欠工资,想知道他夫妻俩人带着一个1岁多的孩子从四川到乌鲁木齐几十个小时的长途是不是还是一路无座……

  贪官,暴力,坍塌,豆腐渣,爆炸……像这样的词语接二连三的报道。

  时间在向前,历史在前进吗?你又辜负了这个时代了吗?太多存在敏感话题,也只能量力而行,要骂也受着了。

  个人观点,不同之处指教包涵。

jijiewang.com美好的季节|投稿请发送至站长邮箱:[email protected]| 冀ICP备2021021905号 | Powered by季节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