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个星期,我和前公司的同事吃饭,他说上个月,公司里新来了几个编辑实习生,这几个混蛋竟然在私底下吐槽他。免费关注微信公众号 jijiewangcom ,就能天天收到季节网资讯了,还有机会和主编小节姐一对一私聊喔。
情况是这样的,同事是我们的师兄,那几个实习生说他虽然是师兄,但是没有指导过他们,也没有教他们。每天开完会之后,就在电脑前忙自己的事,一直坐到晚上。
他在我面前翻了十万个白眼,说,这些小鲜肉,职场上会有人手把手教新人做事?别做梦了。
上班第一天,被老板骂了三个小时
我还记得刚毕业的时候,我去了一家广告公司,上班的第一天,老板安排了我做一些简单的文案工作。
尽管只是简单的文案,但老板的安排非常详细,大到文章风格,小到字体大小都有规定。我当时以为自己全记住了,也自以为写一个文案没什么难度。
作为一个大学生,我对自己的记忆力与理解能力是有十足的信心的,才几句话都记不住,我可是从残酷的高考和没完没了的考试中中生存下来的。
尽管后来上交文案时,我有些犹豫,但想来老板不会留难一个实习生,于是就把文案交上去了。
结果,我想整层办公室的人,都听到老板的吼叫声吧。骂了什么其实我早已经忘了,只记得他说我没有按照指示做事,而且文笔很糟糕。
老板说没有人义务教你
第二天我跟老板承认了错误,还不知天高地厚,跟老板说了一句:“我知道自己有很多不懂,但我觉得,老板您应该教我才是。”
当时我以为,尽管我是来实习的,但作为用人单位,不就是应该要给新人多些指导吗?老板盯着我说:
“没有人有义务教你。这里每个人每天都要跟很多客户打交道。每个客户的价值少则几万,多则几百万,而且直接影响到自己的业绩。如果停下来教你,很有可能就会错过一笔大生意。”
老板还说,人们每天上班就是为了工作,为了赚钱养家糊口。与其花时间教你,倒不如自己花点时间完成工作早点下班。
后来在公司待久了以后,我发现并不完全是老板不想教,还有其他2个更重要的问题,首先并不是每个人都是做老师的材料。
有很多人是很熟悉操作某样工作,可是要他们详细地教别人怎么做,就难倒他们了。
术业有专攻,可能指导别人这项工作他们就做不来。而且有些工作单凭三言两语也教不来,比如,“如何写一篇走心的文章”,很难用口头说如何做,必须经过多次的写作才会有心得体会。
其次,你只是个实习生,或者是刚入职甚至还没过试用期的小白。我花那么多力气去教你指导你,你跳槽了或者跟我久了有了心理阴影以后不想干这一行了,那我不是白教。
领导忙该怎么向他们学习
为了不再让老板骂,还有至少学到点什么,我就像以前上课一样——记笔记。
当老板下达任务时,我就会记下来,并马上跟他一条一条地确认,保证这个混蛋找不到机会再骂我3个小时。
后来我发现,老板在分配工作的时候,其实就是教我做这件事的思路。
比如写一篇出色的广告软文,老板会先研究产品特点,设计广告转折点,制定文章风格然后给出大概方向。这时他就会分派任务,谁搜集资料、谁负责跟客户协调、谁负责主笔。
尽管这些都是单调的指令,但是从这些指令中,你会看出一篇广告软文的制作思路就是这样的:明白客户的需求,制定软文中最关键的几个部分,搜集大量的资料与素材令文章更丰满等。
所以每当老板分配工作时,我会记下他的每个指令,不管是分配给我的工作,还是分配给其他同事的工作。这些都是做一件事时在老板脑海中的思路。
其实领导,每天都在分享经验与知识
这是我的好朋友Crown在金融公司实习时的深刻体会。他说,领导们在逼逼他们擅长的事的时候,总会有些个人经验值得学习。
比如有个专门负责投资板块的领导,他在跟Crown聊起投资这个话题时,根本停不下来!
刚开始还是说几句要如何跟客户聊,后来说到分散投资风险的方法,还有资产配置时,他简直恨不得把毕生所学,统统都教给什么都不懂的小白Crown。
Crown说,那一天,他的脑洞被他活生生地开成了黑洞。太多有趣的信息流过他的大脑,还没来的及消化他说完的前一句,下一句就立马跳到一个新的境地。
后来,每当老师说到跟投资有关的课题时,Crown都想起了那次“开脑洞”。除了书本上的印证外,他发现有很多是课堂上没有的。
因为有很多问题只有在这个行业里的前线员工才知道。他们掉过哪些坑吃过多少亏用什么套路,都是他们能坐在领导这个岗位上的主要原因,并且深深地植根在他们的潜意识与工作经验中。
Crown还试过听其中一个领导说起,有关大机构对中国股市以及经济环境的预测与分析。那个领导说的预测与分析,Crown在一个星期后才在新闻网站的财经版头条看到。
“过来人”我想告诉你的事
作为有一点儿实习经验与工作经验的人,建议大家不要埋冤上司不教你,或者学不到东西。
因为人家很可能早就把行业的最新消息,甚至毕生所学都告诉你了,你要做的,其实很简单——把这些记下来。
因为我知道,下次不知什么时候才能逮住这个领导。而且很多时候都是领导即兴发挥,或者遇到特别的工作问题有感而发地分享自己宝贵的经验。
如果没有这些特别的时刻,很可能这些宝贵的经验就不会有机会经过我们的耳朵。
还有不要对自己的记忆力太过自信,一旦信息太多,很多信息需要消化,最好能快速记下来,以后甚至需要拿来重复看并慢慢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