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这个年纪里,朋友圈最多的日常之一,就是我的同学们陆续成家生儿育女。
大部分人很少在朋友圈冒泡,但是偶尔也会晒出一两张照片。一般都是在比较重要的日子里,比如结婚纪念日,比如宝宝的生日,比如孩子上幼儿园的开学日。
可是就是这一个在他们眼里重要无比的日子,所发出来的照片,却令人唏嘘不已。这些面孔都有同一个特征,无论男生女生,就是清一色的变丑了。
当然会有人说,年纪大了,肯定不如从前了,变丑是正常的。我以前也是这么认为的。
可是后来我慢慢发现,我所要表达的这个丑,并不是真的变得难看,而是一种品相。尤其是这种对比起来学生时代,你眼里那个鲜衣怒马的少年,那个笑靥如花的少女,如今却落得一丝生气也没有。
我说的不是十年或者二十年的跨度,我说的仅仅是这毕业才五年的跨度。
我以前害怕别人说我苛刻。作为一个没有走入婚姻的人,我没有资格去评判一个人在成家立业,经历人生角色转换之后,所要承受的种种压力。
可是我身边是有看得到的例子的。这些例子有正面也有反面。正是这些故事的综合呈现,会让我反思该如何保持自我生气这一件事情。
我有个很好的女生朋友H姑娘,她已经是一个三岁孩子的妈妈。她是我朋友圈唯一生了孩子之后不会屏蔽的人。没有别的原因,只因为她是唯一一个“不那么像妈”的人。
我每年春节都会去市里看望她,她总是提前跟我预约时间,把孩子交给自己的先生或者是其他长辈,然后为我腾出三到五个小时,来一场真正属于姐妹的聚会。
我从来没有要求过她这么做,只是自然而然的,她就开始了这个模式。
一开始连我自己都不太适应。
跟很多已经当妈的女生朋友聚会的时候,她们几乎都没有办法安静的坐上20分钟。电话那一头隔三差五就会传来关于询问小孩事情的种种,于是她会在电话在这一头的一一交代。
结果这样一场聚会下来,根本没有聊上些什么。
可是H姑娘跟她们都不一样。
南方的春节天气并不太冷,有时候甚至艳阳高照。H姑娘每次来跟我见面,总是一身很酷的套头衫,搭配一条蕾丝长裙,外加一双很时髦的运动鞋。
更重要的是,她永远都会扎起那一头又黑又长的马尾辫。就如同我十多年前走进这个城市的高中时候,遇见她的那副模样。
我是在她身上,看到了一个女生即使转换自己的身份角色,从少女进入为人妻为人母阶段的时候,也可以保有属于自己的那一份朝气。
她是我的希望之光。
高二那一年,我跟H姑娘一起分到文科同一个班。一开始我们并不熟悉,直到有一天夜里上自习,她给我塞了一张纸条:你周末有空吗?我陪你去买内衣吧。
看到这一行字的时候,那一瞬间我是脸红的。脸红不是因为少女发育的害羞,而是因为我的心事居然被她窥探到了。
我是那一种发育很早的女生,初中开始就已经胸部丰满了。可是因为我妈不太懂得引导,所以我就一直都跟其他的平胸女孩一样穿背心。
这种穿戴方式一直持续到高中,我想过自己要去商店里挑选内衣,可是一想到自己要只身前往应付推荐员那个火辣辣的眼神,我就直接吓怕了。
直到这一夜,直到H姑娘递给我的这一张纸条。
那个周末,她陪我一起去挑选了我人生中的第一件合适的内衣。
我至今都记得那一个尴尬的开局,可是H姑娘一直都陪在我身边。她帮我挡住老板娘的热情推销,帮我在试衣间外守着随时都有可能被拉开的帘子。她不停地安抚我,说你要多试一下,才知道自己合适的尺寸跟款式呢。
那天回家的路上,H姑娘好像在自言自语,又好像是在对我说:你知道吗?对女生而言,内衣裤的质量要远远比外在的衣服要重要得多。即使我们现在没有多少钱,但是在购买衣服的预算当中,也要记得把内衣内裤的钱放在大头。
可能我们年轻会觉得没有什么必要,可是就是因为我们正在发育,所以更要适时地观察自己,注意自己的身体。你也要学会更好的保护自己,有一天等你发现自己胸部下垂了,那就是花多少钱都很难挽救回来了。
那个时候同样是少女的我,她这一番超出于我们这个年龄的成熟逻辑,真的是有些被惊讶到了。
她解答了我的疑问:嗯,我有一个姐姐,这些都是她告诉我的啦。
那是我人生中第一次羡慕有姐姐的人。
再到后来,H姑娘会告诉我更多,比如穿裤子的时候不要把裤头太往上提,裤裆勒到屁股,会造成臀型很难看。
当时我脸上的痘痘很旺盛,一直都很自卑。她一方面托她姐姐帮我买回了合适的洗面奶跟爽肤水,一方面安抚我说:你要记得哦,这个年纪长痘痘不是一件坏事。
“痘痘这个东西长过了就会消失了,然后你可以以更美的模样进入你的大学时光,再遇见自己喜欢的人,这样不就更好了吗?”
现在回想起来,H姑娘就是那一个开导了我人生中第一次思考,如何要对自己好一点的启蒙者。无论是从身体的重视呵护,还是精神的自我疏导上。
高考的时候H姑娘没有考好,于是去了一所普通的学校读专科。从这个时候我们就分开了。再次听到她消息的时候,是在我工作的第二年,她说她要结婚了。
我跟对待其他人一样,在心里面觉得,从那一刻起她要开始了自己新的生活,我们之间的友情只能停留在过往的回忆里了。从此以后,我们的生活在被动中不得不划开了一道长河。我们彼此相望,却无法靠近。
可是后来的日子里,是H姑娘一点一点扭转了我这一份悲观。
如同我之前提到的,她在每一个春节假期里,都会提前安排一个下午留给我们。每一次我在那家转角的咖啡厅里等待她的出现,从很远就能看到她的身子。
她背着小巧的一个双肩包,柔顺的马尾辫轻舞飞扬。她小碎步向着我走来,就如同有一首轻快的背景音乐一路随她弹奏着。
咖啡厅门被推开的时候,随着那一串清脆的风铃声,她那张依旧清秀干净的脸庞,你根本无法想象她已经是一个三岁小孩的妈妈。
H姑娘并不算嫁入豪门,她的先生在这一个市里也属于普通的小康之家。
要说运气的话,算是她遇上了一个好婆婆。
这个婆婆很特别,她不喜欢在家带孩子,而是每天喜欢穿着漂亮的衣服,到广场舞上寻找自己的舞伴。剩下的时间也会去画画,上淘宝,追家长里短的电视剧。
一开始娘家人跟周围的朋友都替H姑娘操心:你太可怜了,居然遇上一个不管事的婆婆。
哪知道H姑娘的回复逻辑是:天啊,你不知道我有多幸运,遇上了一个不爱管事的婆婆。
她是这么解答的:没有人生下来就会当妈妈的,我就先试试一个人照顾孩子能不能应付的过来,后来我发现我可以。
“也就是说,我不需要任何的精力放在跟婆婆沟通上,我只需要集中精力去思考如何更高效的去照顾宝宝,以及调节他的生物钟。我处理的过来,所以不觉得自己有多惨。”
H姑娘没有说慌,这些年下来,很少看到她在朋友圈里抱怨家长里短或者是负能量。要知道对比其他那些已经当妈的女生朋友们,她绝对是一股清流。
当然H姑娘的日常也是以孩子为主,但是除此以外,她对于心疼自己的这件事情,可是一点也不手软。
从购买护肤品到挑选自己喜欢的衣服,到了结婚纪念日会直接向先生表明自己需要礼物,需要被重视,需要有一个仪式感。
有时候家里有长辈到访,愿意帮忙照顾小孩,她也必定腾出个三五小时去做一些自己平时没有时间去做的事情,哪怕是独自喝个下午茶,或者去剪个头发。
她是一个很直接的人,直接表达自己的心情、需求、欲望,她的生活里很少会因为不被别人理解而生闷气。她有一套要对自己好的处世逻辑,并且一直把它贯穿于其中。
这一份处世逻辑就是我所认同的价值观,成熟于她,竟然在十多年前的高中时代,就清晰的为自己种下了这一根清醒的丝弦。
在往后的道路上,就是这一份开明的价值观引导,使得她在后来的人生里几番转换角色,却也从未丢失过自己。
她依旧这么美,我相信她也一定会把这种持续丰富的状态保持下去。
我是个社交恐惧者,所以很少参加社交活动。每年春节的时候是同学聚会的高峰期,我依旧找一个理由推脱,继而在第二天的时候,看看在群里他们发的聚会照片。
每次浏览完照片以后,我都会在心里告知自己一声,不去也罢。这一张张早就不是当年那张清秀面孔的人,有些甚至油头满面,肥头大耳,仿佛一下子坠崖到了40岁以后的模样。
这模样让我产生恐惧,你怎么也无法相信,这个曾经跟你是一起在往日校园里,有过同一片青春的男同学或者女同学。
连岳先生曾经在他的一篇文章里说起一个主题,那就是自我警惕,40岁以后不要变成一个臭男人。这个臭不仅仅是身体上的臭,也是精神上的发臭。
在我的理解里,不仅仅是40岁才开始进自我警惕,我觉得只要告别了青春期,就要把这种自我警惕的感觉加入到日常的生活意识里了。
你可以说,有很多男生进入职场了以后为了应酬,因为工作的性质,所以会导致身体发福。你可以说,有很多女生成为妈妈以后,因为生理的正常反应所导致的身材走形,这也是无法避免的。
我身边还有一类人,那就是当自己已经有了另外一半,不管是男女朋友还是结婚成家。在他们的意识里,总觉得自己已经是有人接盘收编的,于是再也不用在意自己是否变丑,是否变得无趣,是否变得落后。
这种逻辑会给人一种错误的引导,就仿佛自己单身时候的种种努力,从内到外的调理修养提升,仅仅只是为了遇见一个不错的对象。继而走到这里,任务完成了,这一个修炼的过程也就戛然而止。
我觉得不仅仅应该是这样的,尤其当你知道,人生本来就是一个会变衰老的过程,尤其是当你知道再疯狂热烈的感情,也抵不过日久相看变得平淡。
那么最后我们唯一能够做的部分,是不要任凭自己走入这一个自我堕落的洪流里。不仅仅变丑,变得无趣,并且还要给自己时刻灌输上一颗糖衣炮弹:嗯,他/她是永远爱我的,不管我会不会变老变丑。
可是现实的真相是,他/她就是会嫌弃你变老变丑的呀。而更重要的是,当你内在的精神世界依旧停留在原地的时候,会发现自己所能积蓄的力量已经不够让自己再继续走下去了。
这种恐慌会让你进入另外一个层面,就是中年危机。
毫不夸张的说,很多人的中年危机是提前了的。这不仅仅是因为当下社会的压力重重导致的焦虑,更多的是,很多人从很早很早的开始,就决定放弃了自己。
我们都知道人是有惰性的,往往因为知悉保持自我的精神状态很难,所以干脆安慰自己凑活一生,貌似也不错。于是就在这种自我洗脑的细水长流中,一个人也就渐渐失去了自己的精神气。
我觉得我们没有必要对抗时间,对抗人终将老去以及死亡这件事情。但是我所害怕的是,我们忘了自己曾经有多美,忘了自己曾经有多热情,忘了自己曾经对这个世界有过无比剧烈的期待。
我知道大部分普通人的生活是平淡而过的,然而就是这一份平淡与平淡之间的区隔,还是会显出人与人之间,因为对待自我生活质量的考量不同,所折射出来的人生丰富程度也各不相同。
我很想成为H姑娘那样的人,她清醒而自知,在生活中并没有刻意为难自己,也从来没有把“我可是一个妈妈”当成自己无法处理其他所有事宜的理由。
直到今天,她照样会定期腾出独属于自己的时间。她把这称之为自我排毒的理疗阶段。
“你知道的,没有一个女人是天生会当妈这件事情的,尤其是在你每天都要应付这些鸡毛蒜皮小事的时候。可是没有关系,既然这一个过程没有办法避免,那我就想个办法,如何能让自己不被它吞噬。
那就是定期建立一套自我保护机制。在我觉得自己疲惫到底线的时候,我就要提出我的需求,我要一个人静一静了。这不仅仅是口号上的抱怨,而是真正的实施。
我从一开始就是这样的,我的先生也好,婆婆也罢,他们从来不会觉得我是无理取闹。因为我会告知他们,我把自己调理好了,才能更好的照顾我的孩子。
抱着一种牺牲自我的大无畏精神,去为了孩子付出一切,到后来我会变成一个满腹哀怨的女人。我不要这样的人生。”
直到现在想起来,我可以肯定地说上一句,H姑娘就是那种很好命的女生。她这一生的好命,就是她自己的清醒而自知换来的。
我要感激H姑娘的出现。是她为我提前走入了这一场人生的彩排阶段,成为我的引路人。无论是当年那个陪我买了人生第一件内衣的姑娘,还是如今依旧脚下生风轻舞飞扬的少女妈妈。
她是我灰暗人生里为数不多的那一个明亮的榜样。这样的人有一个,也就足够感激了。
她的存在可以提醒我,不要忘了自己曾经有过的美好,更不要忘了在当下也应当保持这一份美好。
就其这短暂的一生而言,可以给我们回忆的东西并不多。可是即使这般,我们也要给自己间歇性的造就一轮又一轮希望。
你不需要按照别人的设定,去走入那番灰头土脸的生活中。因为生活不仅仅只有那一面,你可以开设出另外一番自我合适的节奏跟天地。
我觉得只有这样,才是对自我的最大敬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