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剧《老友记》里有一个片段,莫妮卡跟瑞秋有一个共同的高中同学。这个男生是莫妮卡当年暗恋的对象。后来男生来到莫妮卡所在的城市里,想要约她一起吃饭。
莫妮卡在高中时期是个又丑又胖的女生。自卑而渺小。那个时候她最大的愿望就是能够得到这个男生的注意。而在多年以后,她的梦想实现了。
莫妮卡矛盾而紧张,不知道要不要赴约。倒是瑞秋足够直接,鼓励她说,你应该去。
莫妮卡于是赴约。
约会结束,莫妮卡回到家,瑞秋在家激动万分的等待着。莫妮卡一进门,瑞秋就开口追问。
莫妮卡淡淡说了一句,我只是跟高中时期的他约了个会。
那一秒,瑞秋就什么都明白了。
男生还是当年高中时候的那个男生,可是莫妮卡早就女大十八变,长成了时髦漂亮而又知性的女生。
七年前我看到这一场戏的时候,我有些疑惑,为什么编剧要把这么一件无聊的事情写出来。
七年之后我终于明白,莫妮卡的忧伤神情背后,是在于她不得不接受一件事——人生路上,没有人可以跟你维系同一个节奏的步伐。
进一步延伸的思考是,到头来你发现自己在失望中越发孤独。从相对而言的角度来说,时间长河的前进里,你就这么不知不觉地走入一场又一场的被失去。
很多年后,我听到了另外一个类似的故事。
有个男生大学里一直喜欢自己的女神,可是在他那个年纪里,女神是高高在上不可靠近的。
男生并不气馁,他把女神当成是一个目标,在后来的日子里,步步筹划自己的人生,希望自己可以有一天努力靠近她。
这个自我鼓励逻辑的价值观很受用。男生大学毕业后出国留学,而后回到深圳工作。转眼七八年过去,他变成炙手可热的黄金单身汉一枚。
有一次他出差北京,偶然得到了女神的联系方式。就如同平静的回忆里撕开了一道光亮的白,即使如今早就沉稳如他,还是冒出了多年来难得的些许激动。
他向当年的女神邀约。
她赴约了。
那一顿饭之后,男生说,如果可以的话,我宁愿今天没有提出这一份邀请。
“我本以为自己花了这么多年的时间,终于可以有资本跟她坐下来,自信而平等地吃一顿饭。可是这一刻我才发现,女神还是当年的女神,她永远停留在了当年的那个岁月里。”
“这一夜,坐在我对面的这个女人,结了婚,离了婚,谈过几场恋爱。眼神里早已没有了当年的那一股冷傲。”
那是我工作第三年参加校友会,在这场男生居多的饭局里,觥筹交错之后,有个师兄半是认真半是开玩笑,吐露了这个插曲故事。
周围一众人起哄:你这是因为自己牛逼大发了,才觉得看不上人家了吧。
他借着酒意,很认真地说了一句:我不高兴,因为她被偷走了。
我再回想莫妮卡的那份失落,这份不得不的复杂滋味在于,当你用很多年的努力换来今天更好的自己的时候,当年那个给予自己激励外加动力的布施者,如今却无法再让你抵达。
从这个意义层面上来说,没有人是可以永远停留在原地的。
一个人的自我成长过程,大部分离不开参照物这个坐标。我自己的说法是“偶像之光”,就是那些让自己想要靠近的人,以及由此产生出来的自我驱动力。
可是世人总是不愿意接受,自己没有办法奢望任何的别人跟你步伐与共。于是失落由此产生。尤其是经历过很长时间的沉淀过后,这份对比尤其让人无法适应。
可是人生的真相是,我们并没有停留在原地,我们一直处在变化之中。只是这份变化在于,我们是在不同的世界层面中往前行走,这才是最大的根源所在。
莫妮卡的高中男神也在变化,可是莫妮卡走得太快了,所以男神才被动变成那个无趣之人。这个师兄的女神也在经历她的人生种种,只是岁月磨练下,保持本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我更愿意理解的切入点是,我们在成长的过程里会被慢慢的归类,继而进入到属于自己的道路模式,这是一种我们所没有意识到的状态。
可是就是这份不知不觉中,那些停留在我们记忆里的爱人也好,朋友也罢,也都会渐渐的不再属于我们。
越长大越孤单,并不是因为我们没有朋友没有爱人,而是我们更在乎一场磁场匹配的交往,而不仅仅只是从前那份躯体上的靠近定义。
当我们开始各自处于很多个不同的世界层面,我们后来的人生经历,格局视野,早就决定了你跟他不再属于同一种人生。
那些我们以为近在咫尺的距离,其实早就在不知不觉中成为了一眼万年,沧海桑田。
你所以为的成长节奏,并非是对方所追求的步伐。就如同别人的人生道路,也并非是你的内心所愿。无论你愿不愿意接受生活,它永远会推着我们动起来。
这些年里,日渐理解到无常这个词语的厚重。它就如同一条分界线,在我以前混沌的人生里劈开了一道光。
它一面提醒着着,你不仅不能停止成长,你更要接受他人的轨迹,与己无关。
只有想明白这一点,你才不会因为看到当年自己喜欢的那个翩翩少年,如今变成毫无生气,一身肥肉的男人的时候,会自我怀疑当年真是看走了眼。
你并没有看走眼。在当年的那份青葱岁月里,他就是你眼里的神,他就是你胸口上的那道热气腾腾的光。
岁月这个东西赐予一个人最矛盾的礼物就是在于,当你无限靠近你所崇拜的那个人的时候,那个人就越发不再那么重要。
这是最诡异也是最心痛的地方。在你逐渐变得强大的时候,你需要接受自己当年的那一份寄托之人的魅力消逝来作为代价。
这种代价的难以接受,会让你在午夜梦回的时候,心里还会生出一丝那么不现实的念想:真希望现在的我可以穿越回过去拥抱你——这个足够好的我,才配得上那些年的你。
可是梦醒了,你变得足够好了,可是他还停留在原地。所以那一句“相见不如怀念”,才会让人唱得如此小心翼翼,而又如针扎在心口。
那些过往岁月里的人,本就不该出现在你后来的生命里。即使有一天他们出现了,你也不要因为这一份对比的差异化而产生失落。毕竟这对他们而言也是不公平的。
总有人变好,也要允许有人变得还不够那么好。
我们在各自行走的路上前行,直到有天两人即使出现在同一个城市里,你也不再有赴约一场的欲望,那才是这个变幻世界里最现实的本真。
这段讲述,并不是要表达我极度悲观的呈现。而是在于当你明白无常才是生活的本身的时候,反而会更愿意珍惜眼前这个阶段自己所能拥有的部分。
你不知道五年十年后的人生里,这个如今跟你一起喝着下午茶畅快聊天的人,是否还可以在后来的日子里,依旧能够与你徜徉在同一艘航船上。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今朝有酒今朝醉,也是一种温柔的处世哲学。在这一刻里你开始接受不念过去的释怀,也更愿意以包容的心态去迎接将来的未知。
“回忆本来是非常美好的,只要你能让过去的都过去。”这是电影《爱在日落黄昏时》里我最爱的一句。
就连我这一类无比怀旧之人,这些年也学会了跟过往释怀,同时也会去敬畏遗憾。因为如果我纠缠于其中,那么我会永远无法放过自己。
有些过客,只能用来怀念。
美剧《老友记》里有一个片段,莫妮卡跟瑞秋有一个共同的高中同学。这个男生是莫妮卡当年暗恋的对象。后来男生来到莫妮卡所在的城市里,想要约她一起吃饭。
莫妮卡在高中时期是个又丑又胖的女生。自卑而渺小。那个时候她最大的愿望就是能够得到这个男生的注意。而在多年以后,她的梦想实现了。
莫妮卡矛盾而紧张,不知道要不要赴约。倒是瑞秋足够直接,鼓励她说,你应该去。
莫妮卡于是赴约。
约会结束,莫妮卡回到家,瑞秋在家激动万分的等待着。莫妮卡一进门,瑞秋就开口追问。
莫妮卡淡淡说了一句,我只是跟高中时期的他约了个会。
那一秒,瑞秋就什么都明白了。
男生还是当年高中时候的那个男生,可是莫妮卡早就女大十八变,长成了时髦漂亮而又知性的女生。
七年前我看到这一场戏的时候,我有些疑惑,为什么编剧要把这么一件无聊的事情写出来。
七年之后我终于明白,莫妮卡的忧伤神情背后,是在于她不得不接受一件事——人生路上,没有人可以跟你维系同一个节奏的步伐。
进一步延伸的思考是,到头来你发现自己在失望中越发孤独。从相对而言的角度来说,时间长河的前进里,你就这么不知不觉地走入一场又一场的被失去。
很多年后,我听到了另外一个类似的故事。
有个男生大学里一直喜欢自己的女神,可是在他那个年纪里,女神是高高在上不可靠近的。
男生并不气馁,他把女神当成是一个目标,在后来的日子里,步步筹划自己的人生,希望自己可以有一天努力靠近她。
这个自我鼓励逻辑的价值观很受用。男生大学毕业后出国留学,而后回到深圳工作。转眼七八年过去,他变成炙手可热的黄金单身汉一枚。
有一次他出差北京,偶然得到了女神的联系方式。就如同平静的回忆里撕开了一道光亮的白,即使如今早就沉稳如他,还是冒出了多年来难得的些许激动。
他向当年的女神邀约。
她赴约了。
那一顿饭之后,男生说,如果可以的话,我宁愿今天没有提出这一份邀请。
“我本以为自己花了这么多年的时间,终于可以有资本跟她坐下来,自信而平等地吃一顿饭。可是这一刻我才发现,女神还是当年的女神,她永远停留在了当年的那个岁月里。”
“这一夜,坐在我对面的这个女人,结了婚,离了婚,谈过几场恋爱。眼神里早已没有了当年的那一股冷傲。”
那是我工作第三年参加校友会,在这场男生居多的饭局里,觥筹交错之后,有个师兄半是认真半是开玩笑,吐露了这个插曲故事。
周围一众人起哄:你这是因为自己牛逼大发了,才觉得看不上人家了吧。
他借着酒意,很认真地说了一句:我不高兴,因为她被偷走了。
我再回想莫妮卡的那份失落,这份不得不的复杂滋味在于,当你用很多年的努力换来今天更好的自己的时候,当年那个给予自己激励外加动力的布施者,如今却无法再让你抵达。
从这个意义层面上来说,没有人是可以永远停留在原地的。
一个人的自我成长过程,大部分离不开参照物这个坐标。我自己的说法是“偶像之光”,就是那些让自己想要靠近的人,以及由此产生出来的自我驱动力。
可是世人总是不愿意接受,自己没有办法奢望任何的别人跟你步伐与共。于是失落由此产生。尤其是经历过很长时间的沉淀过后,这份对比尤其让人无法适应。
可是人生的真相是,我们并没有停留在原地,我们一直处在变化之中。只是这份变化在于,我们是在不同的世界层面中往前行走,这才是最大的根源所在。
莫妮卡的高中男神也在变化,可是莫妮卡走得太快了,所以男神才被动变成那个无趣之人。这个师兄的女神也在经历她的人生种种,只是岁月磨练下,保持本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我更愿意理解的切入点是,我们在成长的过程里会被慢慢的归类,继而进入到属于自己的道路模式,这是一种我们所没有意识到的状态。
可是就是这份不知不觉中,那些停留在我们记忆里的爱人也好,朋友也罢,也都会渐渐的不再属于我们。
越长大越孤单,并不是因为我们没有朋友没有爱人,而是我们更在乎一场磁场匹配的交往,而不仅仅只是从前那份躯体上的靠近定义。
当我们开始各自处于很多个不同的世界层面,我们后来的人生经历,格局视野,早就决定了你跟他不再属于同一种人生。
那些我们以为近在咫尺的距离,其实早就在不知不觉中成为了一眼万年,沧海桑田。
你所以为的成长节奏,并非是对方所追求的步伐。就如同别人的人生道路,也并非是你的内心所愿。无论你愿不愿意接受生活,它永远会推着我们动起来。
这些年里,日渐理解到无常这个词语的厚重。它就如同一条分界线,在我以前混沌的人生里劈开了一道光。
它一面提醒着着,你不仅不能停止成长,你更要接受他人的轨迹,与己无关。
只有想明白这一点,你才不会因为看到当年自己喜欢的那个翩翩少年,如今变成毫无生气,一身肥肉的男人的时候,会自我怀疑当年真是看走了眼。
你并没有看走眼。在当年的那份青葱岁月里,他就是你眼里的神,他就是你胸口上的那道热气腾腾的光。
岁月这个东西赐予一个人最矛盾的礼物就是在于,当你无限靠近你所崇拜的那个人的时候,那个人就越发不再那么重要。
这是最诡异也是最心痛的地方。在你逐渐变得强大的时候,你需要接受自己当年的那一份寄托之人的魅力消逝来作为代价。
这种代价的难以接受,会让你在午夜梦回的时候,心里还会生出一丝那么不现实的念想:真希望现在的我可以穿越回过去拥抱你——这个足够好的我,才配得上那些年的你。
可是梦醒了,你变得足够好了,可是他还停留在原地。所以那一句“相见不如怀念”,才会让人唱得如此小心翼翼,而又如针扎在心口。
那些过往岁月里的人,本就不该出现在你后来的生命里。即使有一天他们出现了,你也不要因为这一份对比的差异化而产生失落。毕竟这对他们而言也是不公平的。
总有人变好,也要允许有人变得还不够那么好。
我们在各自行走的路上前行,直到有天两人即使出现在同一个城市里,你也不再有赴约一场的欲望,那才是这个变幻世界里最现实的本真。
这段讲述,并不是要表达我极度悲观的呈现。而是在于当你明白无常才是生活的本身的时候,反而会更愿意珍惜眼前这个阶段自己所能拥有的部分。
你不知道五年十年后的人生里,这个如今跟你一起喝着下午茶畅快聊天的人,是否还可以在后来的日子里,依旧能够与你徜徉在同一艘航船上。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今朝有酒今朝醉,也是一种温柔的处世哲学。在这一刻里你开始接受不念过去的释怀,也更愿意以包容的心态去迎接将来的未知。
“回忆本来是非常美好的,只要你能让过去的都过去。”这是电影《爱在日落黄昏时》里我最爱的一句。
就连我这一类无比怀旧之人,这些年也学会了跟过往释怀,同时也会去敬畏遗憾。因为如果我纠缠于其中,那么我会永远无法放过自己。
有些过客,只能用来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