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来国贸,是去朋友的公司取买的手机。宽大的办公桌,甚至于胸前的访客卡,以及传说中的CBD名头,都让我默念,要是能在这里上班,那应该就是白领或者金领了。”
孙雷回忆起当年的心境。与漫画或者影视作品不同,普通人的梦想没有那么伟大,我们无非是想满足自己的吃穿住行而已,“体面的位子,大把的票子”是每个年轻人最初所渴望的。
然而,当命运给了你这样的机会,你终于如愿以偿的进入了国贸商圈,才发现,在这里上班并没有想象中那般容易。
2003年,孙雷加入了“三星鹏泰”这样一个当时名不见经传的公司,所幸它是韩资独资公司,因此向人介绍时可以很体面的说“我在外企上班”。
然而最初这里的工作无非也就是Ctrl+C、Ctrl+V,能满足的梦想无非也就是打出租车可以不用管是1.20元起价的还是1.60元起价的。
在那段岁月里,踏实苦干就可以拥有机会,幸运的莫过于与公司一同处于上升期。终于2004年,孙雷迎来了自己招聘的第一个员工,从那时起他开始有了自己的团队。
神说要有光,于是就有了光。鹏泰说要拓展数字Campaign的业务,于是就有了奋斗的目标。
这背后孙雷带领他的团队经过了多少没日没夜的奋斗,从SFC网站改版入手,一步一步拿下Creative、Campaign、Media等业务,从网站维护公司到中国国际广告节全场大奖得主,这其中有太多可以讲的故事。
◆◆◆
一首歌和一个名字
《伊莲》
互联网时代刚刚兴起,人们最初的愿望就是满足交流。QQ在那个时代兴起,网恋在那个时代迷离。美女开始成为一种经济现象。另一方面,同质化严重的情况在消费电子产品中弥漫,如果让一款女性手机让人印象深刻。
“在和客户一起讨论策划的过程中,我们定义了消费者对于这款产品的美的认知方向,并围绕一场盛大的选秀,颁奖和唯美的法国旅程开展了数字营销。“ 孙雷介绍道。”
而那时爆红的一首法文歌曲成为了这场活动的主题。”要知道,那个时候可是没有“O2O”的概念的,而选秀也只是在随后的一两年中才由超女快男逐渐兴起。
最后产品直接受益于此,销售了多少我们并不得知,但许多消费者进店咨询时,张口便问,有“伊莲”手机吗?
◆◆◆
一杯咖啡和两亿的奇谈
《四夜奇谭》
2009年,那时候网络自制已经成为一个话题,于是各大品牌争相在其中露个脸,然而从内容到形式的各种无法匹配让品牌广告主们感觉极不合身,而销售在售卖自家媒体内容时的利益最大化考量也往往让营销结果事倍功半。
所以什么是娱乐营销的主旨?娱乐大众,营销自我。孙雷和时任三星电子数字营销负责人的白晔敏锐的发现了这其中的结合点。
在一次普通的媒体拜访中,孙雷和白晔一起邀请新浪娱乐的编辑们喝咖啡,其间大家谈到三星想进行一次娱乐营销的品牌合作,引起了新浪娱乐的兴趣。
于是从明星与产品受众的契合,剧本与品牌故事的邂逅,发布与营销节奏的搭配,娱乐与营销如同两个咬合精准的齿轮,最终获得了2亿人次的关注效果,开创了微电影时代的先河,作为娱乐营销的经典案例被高校传播专业编进了教程。
◆◆◆
一句大话和一次飞跃
“新浪微博开机Loading广告”
2012年,伦敦奥运。各家门户网站为了争夺奥运商机,正在准备一场史无前例的较量。而当时社会上最热门的话题就是“微博”,而微博的火爆又推动着移动应用的兴起。
其中的佼佼者——新浪微博,最为集中的曝光机会来自于每次打开微博APP时的Loading页面。而孙雷管辖的媒介部门想创新性的买下这个位置做广告。但新浪以保护用户体验为由拒绝售卖。
孙雷和他的团队仔细分析了当时奥运营销的形式后,向新浪方面递送了一句大话“我们可以让新浪在门户奥运报道中胜出”,此话一出,引起了新浪方面的兴趣。
最终新浪首次开放了自己的微博Loading页广告(日后这种形式成为新浪微博的主要广告资源之一)。
◆◆◆
一顿脾气和一场风潮
百人证言
2012年10月,三星手机在推出其Note产品后大获成功,时逢三星Note II产品推出时期,客户想把身边很多人都在用Note的这样一个事实,视觉化的呈现出来。
“因此我们邀请了100位各行各业的人士,他们有明星,有普通人,拍摄了一个史无前例的“百人证言”广告。”孙雷说。但近百支贴片广告如何投放才能做到最大化覆盖又不浪费呢?孙雷将这个问题抛给了媒介和媒体。
起初各家媒体对于这样一个不切实际的Brief都摸不着头脑,而提供的方案也就可想而知了。孙雷固执地认为一定有方法可以实现,并在一次头脑风暴会上表达了自己的不满。
下属们很少见识老板如此动怒,然而愤怒也代表着他的决心。最终和优酷一起开发了一种全新的广告投放模式——“Cookies 追投”。
也就是先记录所有看过第一支贴片广告的Cookie,当这些Cookie背后代表的用户再次访问优酷时,再给他们追投第二支、第三支广告,从而形成对Note风潮的群体感知效应。
结果是,Note II广告成为人们议论的话题。而优酷也欢天喜地的将这种投放模型拿出去兜售给了其他品牌客户。一时之间各类“N人证言”式广告案例风靡了广告圈。
不过,欣慰的是,这其中只有NoteII产品的销售结果能够称之为:形成了一种“风潮”。业界也给予这个“风潮”一个认可——2013年中国国际广告节全场大奖!
故事到这里就结束了?
当然没有,现在这支平凡又传奇的团队还奋斗在各自琐碎的项目当中,然而他们的核心人物,在荣升公司VP之后,也步入了人生另一个阶段。作为管理层,孙雷有着自己一套独特的管理哲学。
每个超过十年从业的广告人在自己的职业旅途中,都会经历了从团队一员,到团队管理者的角色转变。每个成熟的广告人团队都有自己成功之道,孙雷的团队也有一套独特的成功法则。孙雷对于他的团队成员筛选与管理有着一个原则。
如果说职业技能就像数理化,总能找到窍门掌握要领,那么对于团队的领导与捏合,则是建立在人格基础上的更深奥的人文科学。孙雷并不是管理学科班出身,也从未见他把管理学家的著作随手翻阅。
他凭的是在行业里摸爬滚打建立的团队认知,以及略带江湖气的管理风格,将数十名精兵强将打造成一支战斗力无限的忠诚之师。团队从几人到上百人的发展壮大之路,就是孙雷从管理初学者,走向成熟管理者的不凡之路。
他在时间和实践里,提炼出了自己的管理真谛,也就3S理论,即Sense,Seize和Sacrifice。感知市场环境,客户管理以及项目运营过程中的风险与机会,抓住最核心的一点马上开展措施,团队协作中强调牺牲精神。
六年前就曾有一位优秀人才,能力突出,野心勃勃,他的加入曾另孙雷欣喜不已,正是一个将才的好苗子。
惜才之心,我相信每一个团队领导者都会像孙雷一样强烈。但是在日常的合作中发现,他的一意孤行似乎带有对团队其他成员的一丝轻视,或者说是一种无法捏合的形态。
经过几次谈话之后,更加印证了这一点。孙雷也为此辗转,考量这位人才的未来和团队的未来,当他确定了二者不在一条路线上之后,果断忍痛放弃了这位曾经让他欣喜的员工。
后来的一次聊天中,他也曾提到了这个人,同时谈到了:个人和团队共生才是立业之本,个人能力再强的员工,如果只顾自己不愿为团队牺牲,就不要谈什么未来。当然,孙雷的团队里也不乏一些成功改造“独狼”的案例。
3年前有一位原4A公司的员工加入团队,一开始并不理解孙雷的团队为何得以在广告行业得以如此稳定的存在和发展着,那些业界辉煌的成功案例看起来并不能解决一切问题。
通过一年的接触与了解,那位员工说,当你看到在孙雷的团队里,能力得到发挥,个性得到尊重,一切问题来临时,永远不会独自面对,这种切身感受到的存在感和归属感,让我觉得当初想把这里当跳板是非常惭愧的。
孙雷欣赏马布里,一个曾经与整个纽约为敌的坏小子,如今成为了北京的城市英雄。从独狼到老马,转变的是他对团队的看法和自己为团队激发出的牺牲精神。
孙雷的团队里,一个又一个的独狼变成了老马,孙雷默默建立的团队风气,影响了,并将继续影响着每一个人,成为更好的自己;如果你去过孙雷的办公室,你一定要看一下他的员工送给他的生日寄语墙。
这会让一个就算不认识他的人也能有一种相识多年的亲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