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人在北京工作生活已多年,2012年在朝阳区买了一个小二居室,面积较小,且无学区,对应小学为朝阳区三流垫底的学校,师资力量差(比较差,如果是朝阳的重点小学可能我们还不这么纠结换房的事),目前市值大概在250万。买房不久之后小宝宝出生,现在2岁多了,孩子给我们的家庭带来了多一种的欢乐,但是随着孩子的慢慢长大,现有的房子已不能满足日常的需求,房子较小,没客厅,父母都过来帮忙带孩子,原来二人世界显得拥挤,另外房子属于独门独栋,没有停车位,小孩子也找不到小朋友一起玩耍,社区环境不好,由于靠近医院,有大量临时租客。
目前家庭面临一个较重大的问题,为了孩子的将来教育和生长环境,不想给他留下一个成长的遗憾,我和爱人一直在纠结要不要把现在的房子卖了换一个东城区的学区房,由于东城学区价格目前在6万一平,对应一个80㎡的房子大约的价格在480-500万之间,以我们现在的经济实力,要买东城的学区房的话,估计要至少贷款200+万以上,成为我们现在面临的重大问题。我进行了正反思考,主要观点如下,求球友指正。
买房:改善住宿环境,小宝可以有较好小学,对应初中会在东城区内,教学质量高,但是目前房价高位,以后会面临月还房贷1W+,经济压力明显加大,同时丧失理财的机会成本,预计以后3-5年现金流紧张,目前看趋势,以后工作收入会下降,同时房子的价格处于高位,升值压力较大,5年内会不会出现房价雪崩,在高位站岗,我们这个家庭后续就要为社会主义白打工了。
不买房:相反的,家庭经济压力不大,现金流充分,可以自由的理财和消费,生活随性,老婆也可以不用继续辛苦的上班了,但是丧失了小宝求学的机会,以后要混迹在朝阳的三流学校了,这也是我和爱人不想看到的
以下来自网友建议:
在北京工作过,也读过名校。对送小孩在北京上名校接受所谓优质教育,并不感冒。
由衷地觉得,从能力的角度来说,现行的教育并不能有质的提升,而进入好的高校接受良好教育是一个悖论。如果所谓名校的环境尽是关系和权钱塞进来的,孩子从小就以巴结权贵,爬升分配阶梯为价值导向,这种所谓优质教育的产物真是不知所谓。
从社会认可度来说,社会认可名校,认可的是名校的准入门槛,也就是人的部分能力的稀缺性。名校的教育加成的溢价似乎占比并不大。因为准入意味着竞争,意味着在一次次搏杀中胜出。应试和智力都只是一部分。如果以后名校教育跟房子挂钩,房子跟父母能否挣大钱挂钩,这些挂钩与孩子是否在竞争中胜出的关联度越小,那么名校对应的溢价就越小。目前这个趋势已经越发明显,不论是国内的自主招生占比还是国外的名校准入,对于中国的权贵们,子女学历都是可以刷出来的。选拔导向反而沦为,主要看脸这类极度肤浅的标准,想想也是挺逗的。
但以孩子为主体,ta的人生中也要面临一次一次的不确定性和挑战,做些表面功夫并不能代替在一次次选择和挑战中的磨练带来的内在提升。
爹妈爱操心这档子事吧,爹妈能看到未来社会的价值导向吗?爹妈要有这个能力,股票市场上早挣得没边了。既然我们每个人都有认知的局限性,那么至少不要被目前看似主流价值和情绪绑架。回看过去50年的社会剧变,以过去十年的经验去预测未来30年,是几乎毫无意义的。更别说预测和安排子女未来的成长路径这一更加没边的事了。
思考一下,购置学区房的冲动。有多少出自于对子女的爱,有多少出自于自己的攀比欲,有多少出自于受社会环境和集体情绪驱使。
父母如不自由,子女很难摆脱心灵的贫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