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初的时候,偶然的机会接触过几个投资人(其中有正儿八经投资机构的),那时候他们愿意出100万占10%-15%的股份。
这个相比于大半年前50万占50%来说,已经提升了很多。
毕竟那时候产品已经开始相对稳定的出货,有了比较可观的收入流水和发展趋势,同时产品还获得了红点奖。
只是我们也基本脱离了负债的状态,然后产品还在持续出货当中,也不知道拿这个钱用来做什么,毕竟还没有太想好太过长远的发展方向,也不想一下子把公司放大。
另一个方面来说这也是非常自然的规律,雪中送炭的少,锦上添花的多。
虽然这是公司发展当中一个很小的插曲,我们也没怎么当回事,但是在我们的内心深处却是悄然种下了一颗种子。
即便100万占15%的比例来说,整个公司的估值也有将近700万,要知道我们那时候只有两个人。
这对我们也是非常好的鼓舞,加上那个产品的市场反馈很不错,不说自信心爆棚,至少让我们坚信开发产品这条路可行,而且似乎已经走通了一大半。
这个是好的方面,另一个方面才是麻烦的事。
就是会让我们有种感觉,我们已经属于做得相对成功了,尤其是后面数据线保护套的一下子爆发,更是在悄然间助长了这种认知。
甚至让我们觉得我们已经可以算是千万级别的公司了,事实呢?
我们顶多算是生存下来而已,因为后面的经历的两款产品不那么顺当之后,加上我自己私人的一些事情,似乎陷入了相对艰难的境地。
人生是起伏的,可是我坚信只要能力在不断提升,低谷也只是暂时的,长的时间维度来看整体都会是往上增长的趋势。
而且随着年龄的增大,突发事件的经历,让我越发明白稳定性更加重要。
比如都是一年可以赚100万,一种是集中在短短的一两个月里完成,一种是每个月稳定的10万左右。
这一年多来,我追求的都是后者,这种感受非常的稳定人心,而且能让人沉下心来好好的积累。
前段时间看过一篇文章,大概意思说得是我们的人生应该是里程碑式的,而不是终点式的。
因为终点式的思维方式会让我们陷入投机的境地,而放弃稳定的能力积累。
就像不是有个问题嘛,当某天你的银行账户里突然多了1个亿,你还会继续眼下的工作嘛?
再回到之前的话题,估值不就是这样的一个点嘛,因为市场对你的估值从来都不是准确的,要不高估、要不低估。
甚至在很多的时候还会出现极大的高估和极大的低估。
可是真正知道你自己能耐的只有你自己,或者说你自己也不能很好的认知,那就涉及到认识自己的问题了。
不过终归是那样,估值是围绕价值而展开的,在长的时间维度里几乎重合,短暂的阶段里,会上下起伏。
所以对于略微成熟的我来说,还是决定默默地低下头提升自己的价值。已经践行了一个多月了,不知道还能坚持多久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