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秋高气爽>同窗>正文

那些我以为的“差生”,现在都混的比我好

2016-06-11 来源:尺度 资讯整理编辑:miumiu 点击:

分享到:

  01

  一年前,大家找工作找得焦头烂额,负能量爆棚。免费关注微信公众号 jijiewangcom ,就能天天收到季节网新闻了,还有机会和主编小节姐一对一私聊喔。

  那时候我安慰舍友说:“别担心啦,工作肯定会找到的。如果我们都找不到,那些没考上大学的人怎么办。”

  虽然只是一句随便说来安慰人的话,结果很快就被打脸了。

  我进公司几天后,在一次茶水间闲聊中偶然得知坐我旁边的同龄女生,是一个中专生,而工资却多我好几千。当时的我只好佯装平静地拆开一包红茶,心里却充满了一种“书白读了”的感觉。

  后来和朋友在微信里聊起,结果却听到“这有什么,我领导比我小两岁,也没读大学。”

  而工作久了我渐渐发现,那个工资比我高的女生比我能干多了,她的确值这个价。

  曾经高考所划分的那条分界线,已经逐渐被抹平了。

  前一阵子同学聚会,发现那些曾经的“差生”,有不少现在混得风生水起的。

  晚饭结束后,我和几个曾经玩的好的同学一起回家,有人小声吐槽了一句:“我现在竟然和小曾一个公司,一个职位,一样的工资。当年那么努力干嘛,早知道也学他睡大觉玩手机。反正最后还是一样。”

  这时候有人插了一句:“他上职校之后,很努力的。”

  高考的那段印记让我产生了一种幻觉,以为一个人的成败得失是可以靠单一的标准去衡量的,考得好的即入天堂,考得差的便入地狱。而我自己也的确是习惯了,以一个人的成绩去定义他未来的出息。

  曾经,学校里分为普通班、重点班和超常班,班里又分为差生,中等生和尖子生。而一旦走出了学校那个小世界,到头来发现,检验一个人的标准比想象中多得多。

  而高考之后我们再也找不到一个强有力的普世标准去互相比较,于是从上大学开始,我们就渐渐开始患上一种恶性传染病:迷茫。

  02

  关于考大学这个问题,爷爷从小就爱用他从某段相声里学来的话教导我:“以后考不上大学,不如回乡卖红薯”。

  虽然只有6岁的我并不明白卖红薯有什么不好,冬天可以吃还可以暖手,但还是乖乖听了长辈的教导,好好读书。

  假如我考不上大学的话,我会怎么样呢?真的会去卖红薯吗?我没有想过这个问题。因为在高中时代的我的世界观里,没有预设这个假如的必要。

  自从二十五年前我的爷爷把“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条幅挂在厅里之后,我还没出生,就注定要背负考大学的命运。

  毫无疑问,考大学是能让很多人在拼搏的途中少走不少弯路,也的确是很多人改变一生轨迹的机会。

  只是有时候我会想,如果我是一个能够卖红薯卖成亿万富翁的商业天才的话,家里人真的还会让我继续读书吗?

  说到底,还是看他们对“出人头地”的定义是什么了,有些话也不能说的太透。

  而现在,我每次过年回乡的时候,刚走进外婆家的大门,就会听到舅舅一声大喊:“看!大学生回来啦!” 紧接着,便是众人交口称赞我有出息。

  有趣的是,在我毕业找工作的时候,面试官则会跟我说:“我们这里哪个不是大学生?最重要的是你的综合能力。”

  这让我想起,大学班主任有天对我们感慨说:

  “你们去高考考场的时候,全市的交通都为你们让路绕行,把你们一个个捧成天之骄子;可等到你们毕业求职的时候呢,他们又会觉得你们多余,像赶鸭子一样把你们扫出办公室,这社会真是讽刺啊。”

  03

  这些“过来人的话”,在我们的中学时代是不会从老师嘴里听到的。在备考的特殊时期,我们需要被驯化成目标专一的单细胞动物,过多的思考和推敲会稀释我们原本被注射好的鸡血。

  直到我们走出象牙塔,才发现满世界都是黄金屋,满世界都是颜如玉,只要你能把你所热爱的事情发挥它应有的价值,这个世界总会给你应有的位置。

  作家落落曾经提起自己出名之后,与曾经因为成绩不佳而不待见她的老师在街上偶遇的事情。时隔多年,老师早已忘记当年的事情,说:“我记得你文章写得最好,果然,现在当了作家了。”

  “我以前比你成绩好,所以你不应该混得比我好才对啊。” 这种逻辑现在看来是多么的可笑。混得不如人一点也不可怕,真正可怕的是这种思想本身,它是那么的根深蒂固,使得我们很难放下曾经的评判标准,去重新审视这个世界。

  尺度的介绍里写着一句普罗泰戈拉的名言:“人是万物的尺度”。每个人都是不同的,任何单一的标准去评判一个人的优劣,对人类本身都是一种物化。

  所以我们啊,可千万别眼巴巴地等着别人来给我们贴上一个漂亮的标签,然后才觉得自己混的不错。那样的人生可糟糕透了。

jijiewang.com美好的季节|投稿请发送至站长邮箱:[email protected]| 冀ICP备2021021905号 | Powered by季节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