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概几年前还在读大学的时候,去剪头发的我被理发师当成了中学生,那时我还带着浓浓的虚荣心发了条微博来调侃。免费关注微信公众号 jijiewangcom ,就能天天收到季节网新闻了,还有机会和主编小节姐一对一私聊喔。
看。我可是一个永远十六岁的少女。
可没想到,这个“看起来比实际小”、“像学生”的标签,即使在我大学毕业两年后还牢牢地贴在我身上,而且这时它有了一个新的词来代替:学生气。
前一阵子和长辈们吃饭,饭吃到一半一个第一次见面的长辈看见我,笑眯眯地问:“小妹妹读高中还是大学呀?在哪个学校?”
那一刻,我一点都没有因为被误认为“年轻”而欣喜,反而陷入了一种忧愁里:为什么毕业两年了,别人还把我当学生?
毕业时买的正装
到现在还扔在衣柜里
文/滚滚
没毕业前,一直不明白为什么我们学校毕业的时候一定要穿正装。穿学士服可以理解,但是一群稚气未脱的青年穿着正装打着领带,给人的感觉不像是毕业,倒像是进了售楼中心。
但是当我们也将临毕业,把头发梳成大人模样,穿上一身廉价正装的时候,才真正感受到我们即将升学,正式就读于社会这所学校了。
穿起正装,这就像是剥去学生身份,迈向社会的一个仪式。虽然正式工作之后我们会发现,很多时候我们根本用不着穿正装。
我曾经在一家很有活力的互联网公司工作过。第一次面试时我发现老板穿着一身T恤加牛仔短裤,脚上还踩着一双人字拖。明明已经是三十好几的人父,却还像二十多岁的人那样活泼。
我回去跟我妈说起这事,她就觉得这个公司不靠谱,劝我别入职。但最后我还是选了那家公司,并且在那里收获了很多。半年后跟已经熟络的老板谈笑的时候说起这件事时,老板毫不在意:
“我当时见投资人的时候还不是穿着格子衬衫和帆布鞋,但是人家照样投我。为什么?衣着确实也重要,但是更重要的是这个人本身靠不靠谱。一个人的工作习惯、思维方式才是根本。
你的想法很幼稚的话,穿阿玛尼西装人家也不鸟你。”
成为一个不动声色的大人之后
我还是挺怀念中二时期的我
文/水青冈
在某些场合,被认为还是一个学生并不是一件什么好事。比如说,之前在酒吧门口被要求出示身份证证明业已成年的我,就因为这件事被一帮损友们嘲笑了很久。
还有很多时候,学生气近似等同于“处事不够老练”。自从工作之后,我就无比痛恨“嘴上无毛,办事不牢”这条俗语,在无可奈何的情况下,蓄起了胡须。
虽然这让我看起来至少老了十岁,但是显然我的客户还是比较满意这样的效果。
毕业之后,大学的舍友纷纷在“Be a man”的感召下洗心革面,竭力从外表到内心都摆脱掉那股子附着在骨头里二十多年的学生气,我们似乎也确实纷纷成长成了一个不动声色的成年人。
只不过,开会的时候越来越不愿意发言的我们,偶尔也会想起中二时期几个愤青的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直白和无所畏惧。
当然,对于普通人而言,最省心省力的生活方式是顺应社会的基本准则去生活,即便这种生活方式我们不一定喜欢。
成为一个不动声色的成年人,确实让我们在应付世俗生活的时候显得更加游刃有余,但我们总会忍不住偷偷想念起那种动辄情绪化,习惯性停留在舒适区里的时光。
那也是岁月冲刷后为数不多的遗珠。
不知为何,
人与人之间总是陷入互相羡慕的怪圈
文/壳斗
楼下牛奶店的老板是一个非常健忘的人,几年来一直锲而不舍地认为我还在读高中,有一天心情不爽,我终于忍无可忍地吐槽:再不记得我就不来你店里买牛奶了。
他大笑:“被当成学生有什么不好,年轻人不就应该有年轻人的样子嘛。到了我们这个岁数,要是还被当成学生那不得开心一个月。我这是在夸你。”
隔壁办公室的女上司是一个行事果断风格利落的厉害人物,但是打扮得就像一个少女。
奇怪的是,我们发现,夸她工作优秀处事老练时她显得无动于衷,但是如果谁不经意提了一句:“xx你给人感觉好像才刚毕业耶。” 今天的午饭就有着落了。
这似乎是一个永恒矛盾的问题:年轻的总想着怎么老成一些,年纪大的反而爱自己被夸有学生样——那种学生所特有的气质。
因为所处的人生阶段不一样,目标和追求都不一样也很正常。人总是企求自己在现有阶段所没有的东西,这也是人类进步的动力吧。
At Last
有一次打车的时候跟一个滴滴司机聊天,他很感慨地说:“毕业之后两年,发现以前的同班女同学纷纷都大变样了。”
我问怎么个大变样法,他说:“就是化妆啊打扮啊,然后整个气质就不一样了。”
其实,除了知道如何穿着打扮以外,女生们似乎总是要比男生更快了解如何摆脱掉校园的气息,但是正如我一个女性朋友说的:“当衣柜被黑白灰占领的时候,也就是你开始希望被人误认为学生的时候。”
毕竟,无论是精神上还是物质上,常人总是更加向往自己没有的东西。
对刚出校门的我们而言,其实不必太刻意去想着如何迎合社会的标准去逼迫自己迅速改变,何况学生气,并非总是一个贬义词。
毕竟在买票的时候,我还是挺想被错认成学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