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人都生活在此刻,没有过去,没有未来。
每一条发出的朋友圈都希望获得满意的回应和点赞;
每一篇紧跟热点的文章都希望收获到不错的阅读量。
从与人性的博弈到讨好平台算法,我们一步步将大脑交给机器去思考。从标题到内容,从内容到用户画像,不需要再去纠结于如何选择,只需要按照平台制定的规则,一步步将填空题做好。
意义都存在于此刻,上一秒是回忆是遗忘,下一秒是焦虑是等待。
所有人都生活在此刻的时代,没有人喜欢等待。
第一次见面,希望快速和客户确定合作意向;交往两周,希望尽快确定彼此关系;学习一门课程,渴望立马就能赚钱;看完一本书,希望立刻就能从中获得知识。
我们很容易对Wi-Fi信号表现不满,但鲜有对自身的挫败表示抗议,在视频弹幕上键笔如飞,在公司里却沉默寡言,在抖音上嘻哈无常,在社交场合却一本正经。
以上都是我们生活的常态,一切都理所当然。
科技在最大程度上激发了人的两面性,与现实相比,人们更喜欢虚拟中的那个自己。那个自己看起来,更完美,更坚强,更优秀。
倘若在不久的将来,人类可以重组基因以及重置自己的人生,我不知道这是一件值得庆贺的事还是一件令人畏惧的事。
不用害怕衰老,不用面对死亡,不用为战争、瘟疫、饥荒、天灾而忧心忡忡,唯一担心的就是不要从上流社会掉下来,如何做到钱生钱,享受最优的资源。
当所有的问题都是钱能解决的问题时,没有什么胜利可言,我们面对的终将是一个所有人对所有人的战争。
当写作和读书还有没有意义成为社会讨论的话题时,并不是人们真的不相信知识的价值,不相信读书的益处,而是对这些所谓的经典、知识、经验是否适应这个时代,是否在上一刻确定的东西这一刻又要推倒重来心存犹疑。
流畅的信息和互联网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自由和快感,在这种快感的背后,是人性和商业的野蛮生长,以及这野蛮背后的混乱和焦灼。
一旦连接,没有人可以拔掉这根线。工作和生活,白天和黑夜逐渐融为一体。
很快我们就会适应这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