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很多女生一样,我的好友群里一众女生最近也在探讨《太阳的后裔》,按照偶像剧里的设定,男生帅女生美是正常的,但是这部剧的编剧实在是很给力,他把原来韩剧中常有的逆袭故事风格完全变成了一场势均力敌模式。免费关注微信公众号 jijiewangcom ,就能天天收到季节网资讯了,还有机会和主编小节姐一对一私聊喔。
说实话我很喜欢这样的风格,我们看了很多年的韩剧,也看过很多台湾的小清新,以及国内最近很流行的青春电影或者电视剧系列。
在这样的剧情里,我们通常看到的大部分都是不对等的爱情。比如说一个富家男生喜欢上了一个贫穷少女,再比如说是霸道总裁的千金女儿喜欢上了在自己家族公司里打工的男生,甚至有可能是快递员。
这样的设定放在剧情里会被无限放大,然后就是为了证明爱情这件事情是不分阶层的,只要因为有爱最终都能够在一起。
以前我也很沉溺于这样的故事里,还动不动就被感动一场,为男女主角最后历经千辛万苦终于在一起的感情而高兴。
这种一惊一乍大起大落的情绪特质,像极了现在我家里的妹妹们看韩剧时的神情。
可是很多年后我才明白一个东西,你又没有发现一件事情,就是电视剧里面一般仅仅是止于“男女终于高高兴兴的在一起生活了”,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也就是说,如果你想看到他们的家长里短以及婚后的故事,那就绝对不可能小清新或者是怦然心动或者持续是甜蜜幸福的。如果要延续他们的故事,说不定就变成了另外一场狗血的家庭伦理剧婆媳大战的一类剧集。
我有女生朋友跟我抱怨过,说越长大越不愿意相信爱情了,以前我也很喜欢这个自诩为是代表自己的理论支撑,可是后来我明白,或许不是因为我们长大了不再相信爱情,而是因为我们曾经以为的爱情并不是真正的爱情状态。
也就是说我们从初始的怦然心动,到两个人牵手成功,而后开始慢慢营造新的生活状态,从一个人变成两个人,这些都并不是有固定的相处模式的。
曾经有个女生问为什么我现在这么久还不能遇到自己想要的那个人?我希望他的出现能够让我的生活变得更好,也让我成为更好的人。
每次遇上这样的提问我都会直接把核心点指出来:这个世上没有人会因为愿意当救世主而去拯救你的。
哪怕是一个很美的姑娘,可怜楚楚摇曳生姿,可是即使是这样,如果有人愿意解救她的话,也是因为她有自己美貌的那一部分,绝对不仅仅只是因为同情。
其实在我所遇到的爱情案例里,圣母心态者要比圣男心态着多得多。
或许是因为女生比较感性吧,并且带着母性的内在基因,所以遇上一个身世不太好,或者是经历坎坷的男生的时候,都希望用自己的能力去解救他感化他。
可是在大部分的情况下,男生不是这么想的。男性是很直白的一样生物,先不说以后的爱情之路怎么样,能够引导他对你有意思的出发点都是一些很直白的东西。
比如说你够漂亮够可爱,你在某一方面很擅长,你工作起来的时候很专注,你是一个懂得很多好玩的东西的有趣的人……他们都是希望能够先通过你的外在再去走进你的灵魂的。
没有人有义务一开始就走进你的灵魂,并且忽略掉所有的外在条件。
很久之前我收到过一个女生给我的私信,其中一小段话让我特别感动。她说看了你的文字最大的收获是我开始有了一种逻辑,就是把自己当成自己的女儿去养育。
也就是说在没有人对我好以前,我要先对自己好起来,从吃喝拉撒以及从内到外,我把自己当成一个小孩用心的去呵护着。久而久之自己内心的那一种不安全感反而就慢慢被消化了。
这个逻辑让我很喜欢。
我们从小到大的教育里,除了在人身安全方面,大人都没有教育过我们在精神层面里要学会好好爱自己,以至于等到我们看过很多别人的故事,我们知道了学会了要爱自己,但是我们依旧无从下手。
因为这件事情对于我们而言太陌生了。
我之前接过一个咨询案例,两人是异地恋,男生对女生真是好到骨子里去了。
女生在念研究生,男生已经参加工作,因为刚进入职场薪水不高,所以男生总是想办法省吃俭用,积攒路费去到女生所在的城市里去看她,一年365天下来所有的大小节假日,男生的礼物送都会准时送到。
女生因为读研压力比较大,准备论文的时候性格很浮躁,男生除了每天上班之外,晚上还得打电话抚慰女生。
这个咨询的男生跟我说完这一切以后,我就给他下了一个定论说你们这段感情久不了。
一开始男生有些生气,可是过一阵子他回复我:我们还是分开了,或许你说的是对的。
他告诉我,即使是谈恋爱的过程当中,我也不曾觉得自己拥有过他,我俩是在牵手是在拥抱,可是我的心里却觉得她不属于我。我甚至在工作的时候时时刻刻都觉得会失去他。这种状态就像梦魇一样缠绕着我,我根本没有办法让自己安心下来。
如果是以前的我遇上这样的爱情案例,就是一段感情里一个人全心全意的付出都不能感动另外一个人,我就会觉得被爱的那个人是一个特别冷漠无情,甚至有些残忍的人。
可是后来我也想明白了,或许这个话说的有些诡异,那就是在这一场爱情里残忍的那一方有可能反而是那一个全力付出,但是没有任何思考的人。
或许有人会反驳,一个人全心全意付出自己,为什么还不被认可?答案就是,那只是你觉得自己这样做是对的,可以你有没有想过这是对方想要的么?
我也是后来才慢慢的意识到有一类人的性格就是付出型人格。这一类人,无论是在工作、友情或者爱情的经营中,都会属于热火朝天型。
他兴致盎然地付出一切,把自己认为好的部分都拱手相让给你,但是他从来没有想过接受的那一方是什么样的心态。
如果遇上跟你对等的一个感同身受的人,那么这一份感情状态一定会特别的匹配,但是如果遇上一个非付出型人格的人,或者是相对而言比较平淡性人格的人,对方就会觉得你是一个奇葩。
有时候你的全力付出甚至反而对他而言就是一种过多的压力,在一段人际交往里如果有一方用力过猛,那么这一段交情能够维持的时间,肯定不会长久。
我们通常也会谈到好的爱情是一种势均力敌的状态,但是这个势均力敌的状态是什么呢?大部分意义上,我们所认为的势均力敌是从家世、成长背景以及从外在条件到价值观都是各方面对等的部分。
这也可以理解为门当户对。
还有另外一个势均力敌的延伸,就是彼此在人格上是独立的。
但是很多人都没有把这个逻辑理解到位,反而是很多女生拿着我要让自己独立起来的原则,默默地把自己变成了一个过于女权主义至上的人。
比如说大部分的女生都会说我有事业有钱我不怕你离开我,甚至会有女生说我自己一个人过得很好,我不需要另外加一个人进来跟我一起生活,甚至是拖累我。
我以前也会思考这样的一些极端问题,如果一个人过的很好,那么需要两个人干什么?同时两个人在一起了以后必定是不可能像一个人那么舒服的,所以磨合的成本也会非常大。
可是无奈的是爱情就是这么一样冲动的东西,它不会根据你当下的状态、场合,以及心态是否还准备好才决定出不出现在你的生命里,而是在于如果遇上了你应该怎么开始去接受它。
爱情的初始是讲究缘分的,但是美好的爱情的确是讲究势均力敌的。
很多人会觉得如果要考虑势均力敌的话,那么这一场战役里面彼此都会非常的累,其实我想说的是,如果它真的是一种势均力敌的状态,它会润物细无声地散落于你的生活当中,而并不是一种需要时时刻刻拿出来探讨甚至是对弈的状态。
可能是因为我的年纪靠近三十,身边同龄的朋友基本上都已经到了“因为害怕分手而不敢谈恋爱”的状态。
这个逻辑我觉得很诡异,为什么会有人一开始就把结局设想的那么差,因为不想迎接坏的结局于是连开始都掐断了。
可是后来我从自己养宠物的经历里体会到这一点。我以前养过不少宠物,后来因为都失去了所以特别难过,于是就决定再也不养宠物了。
于是我终于明白那些累觉不爱的人是什么样的一种状态,但是我也一直叮嘱自己千万不要进入这种无趣的思绪里。
以前看到过一个小故事,有一个人说自己四十岁的时候想读一个学位,但是因为身边的人都觉得没有必要,后来他去请教了自己的一个长辈。
长辈问他读一个学位要多久?
他说要三年。
长辈于是回答,如果你去做了,那你就会得到一个有学位的43岁,如果你不去做,你一样是会是一个43岁但是没有学位的人。
听了这一番话,他就认真准备然后念书去了。
他说这是对他人生中最重要的一场对话,他至今都很感谢那个长辈,他说后来自己明白一点,很多事情做与不做看似一样,但是其实是不一样的,这个不一样在于“我自己的人生多了丰富的可能,以及更多选择的资本。”
我身边围绕着的出现剩女问题的人,我一直以为是跟我同一个年龄的,可是后来我发现就连大学刚刚毕业,甚至才刚上大学的学生,家里就已经开始操心婚姻这件大事了。
我一方面很感激我的父母,他们从来没有在那一段本就应该让我拥有自由的青春时光里给我压力或者是过多提到过这件事情,虽然他们跟很多普通的父母一样,在我毕业后一样开始操心我的婚嫁问题,但是从总体而言他们都是顺遂我的意思的。
可是另一方面当我了解到身边有一众的女生被父母逼婚逼到甚至要决裂关系的时候,我觉得这是一件很恐怖的事情。
其实现在想想来看,对待父母逼婚的最好的方式不是以破罐子破摔的方式,当成一个被相亲产物下的傀儡,而是在于你要让他们明白,你是一个值得被爱的人,你也有去爱别人的能力。
这一点表现在你的学识积累上,你的经济能力上,你的社交圈里,以及你要告知他们你正在用心的经营自己当中。
至于那些具备性格劣根性并且玩顽固到的父母,我觉得如果你是一个为自己终身大事着想的人,那么你就应该跳出那个环境,暂时远离父母一段时间,也好让自己暂时躲避开掉这一些直接而壮烈的冲击。
《奇葩说》里最新的一次探讨主题是“要不要去参加前任的婚礼”,其实这个问题我很早以前就有想过,我自己在心里的答案肯定是否定的。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不要让自己为难。
越长大我越发现,除了自己没有人能为我们的快乐负责。
你的家人也好,你的爱人也罢,因为他们不是你,所以他们没有办法感同身受。有时候我们歇斯底里寻求别人理解一场,但是得到的结果并不好。
所以在这一点意义上来说,保持自己的人格独立,不仅仅是在一场爱情中,更是在一场生而为人的漫长的旅途中需要历练的课题。
我跟朋友讨论过关于刘强东跟奶茶妹妹的结合这件事,曾经我也像很多看客一样把这段感情当做新闻八卦一样吐槽,但是事后我心里仔细想了一下他们的结合必定有着势均力敌的一场逻辑的。
在一般人的眼里,会觉得奶茶妹妹是凭借自己的年轻俘虏了刘强东,但是我们有没有认真的考虑过,刘强东虽然是顶级富豪,但是他是一个来自于农村的小伙子,跟他匹配的奶茶妹妹虽然算不上是富豪之家的千金,但是也算得上是中产阶级出来的家教比较良好的女生。
也就是说奶茶妹妹除了拥有单纯的美貌以外,她也有属于自己的家庭背景给自己造就的阶层优势,这是她人格独立的其中很重要的一环支撑。
从总体上来说,他们这一段受全国人民瞩目的老少恋,在偶然背后也有着必然的成分。
所以要谈论对于势均力敌的更深层次理解,并不仅仅是两个人在某一方面都是彼此对等的,而是在于我拥有你没拥有的那部分,但是你所拥有的那部分也是我所向往的,所以我们相互牵制,我们相互吸引,所以我们彼此相爱就是为民除害。
曾经有个女生半夜给我留言,说的是跟前男友分手了,前男友很优秀,所以害怕自己以后没有他优秀,会觉得这样很丢人。
这段提问里通篇都是他他他,因为他比我优秀,我怕他以后没有遇到比他更好的人。
前任魔症是一种很诡异的东西,它有可能让你意识到这样的人不对,所以我要寻找另外一种人;但是它也会造就另外一种无可奈何的部分,就是后来我找的人都像你。
至于第三种是最可怕的,就是永远走不出他的魔咒来。于是在后来寻找角色的时候都要拿出前任作为参考,各方面都要比他更好才觉得自己没有吃亏。
可是如果一辈子活在前任的阴影里,最大的辜负不仅仅是自己,更是那个现在愿意跟你一起往下走的人。
记得以前小时候丢掉了一个糖果,我们嚎啕大哭,但是后来爸妈帮我们又买了糖果回来,于是我们就不哭了;上学以后考试失败沮丧不已,后来我们认真复习功课上去了,下次又得到了更好的成绩。
工作以后我们丢过手机,一开始的时候也心疼不已,但是后来攒钱了可以买回来新的手机,于是那份疼痛就渐渐过去了。
同样的逻辑,那些念叨着分手以后慌张不已的人,其实就是一个核心原因,你只是害怕没有替代品而已。
并不是你不知道后面的那一个会不会更好、合不合适你,而是你一开始就圈死了自己:我觉得再也没有下一个了。
这就涉及到一个人格独立的问题,如果你开始就建立了一套可以去爱别人以及被爱的系统能力,那么即使后来你遇上这样的状况的时候,你可能会心疼、遗憾甚至有些难过,但是至少不应该走向慌张,甚至是崩溃的边缘。
蔡康永说中文里形容爱情是一件很夸张的事情,海枯石烂、刻骨铭心这些词语听上去都是非常的用力过猛,于是总会给人一种欠债要还的负担感。
我想起自己所看过的外国影视剧里,大部分的感情也都是好聚好散的,以前看看他们能够轻松地发生一夜情,甚至是一种常态的时候,我就会反思是不是中国的传统思维把女性压抑得太狭隘了。
不是有个段子说嘛,我们笑外国人太轻率,还没结婚就上床,外国人笑我们草率,上床一次就结婚。
记得当年《欲望都市》风靡全球的时候,无比风情风流的萨曼莎让我们大跌眼镜,另外几个女主角的的感情世界也都给我的世界观造成了很大的冲击。
虽然我知道电视剧里不比现实生活,但是我之所以喜欢这部美剧是因为它贯彻了一个我很崇尚的思想,就是个体主义、追求幸福,理解在前进的道路上并不平坦生活,人生总有不完美的地方,但是尊重自我是永远的内在核心。
也就是说无论生活如何荒谬,我不得不承认的是,他们这样的人更懂得爱,也终将会得到爱。
关于独立清醒的阐述,我最喜欢是《西雅图夜未眠》里的那一句表达:我喜欢并习惯了对变化的东西保持着距离,这样才会知道什么是最不会被时间抛弃的准则。比如爱一个人,充满变数,我于是后退一步,静静的看着,直到看见真诚的感情。
后退一步,等风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