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现实中,自媒体人不跟热点,好像在内容生产上,就会遇到瓶颈。
前天的和颐酒店、昨天的友谊小船、今天的科比退役……总之这些耸人惊闻的新闻、八卦此起彼伏,真真假假、应接不暇。免费关注微信公众号 jijiewangcom ,就能天天收到季节网资讯了,还有机会和主编小节姐一对一私聊喔。
有时候读者没嗨,自己反而嗨起来了。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这个圈子开始流行了自娱自乐,自吹自擂。
我不知道怎么去定义微信上的这一波公众号的自媒体人,他们好像无所不通,无所不晓。每一场宏大的事实热点,如果不去说点什么的话,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干自媒体的。
很久之前,网上曾经流行过一个段子: 你跟他讲道理,他跟你耍流氓;你跟他耍流氓,他跟你讲法制;你跟他讲法制,他跟你讲国情;你跟他讲国情,他跟你讲接轨;你跟他讲接轨,他跟你讲政策。
二
自媒体越来越像公知了,你跟他谈专业,他跟你谈道德;你跟他谈道德,他跟你谈利益;你跟他谈利益,他跟你谈底线。每一场严肃的讨论,在自媒体的笔下,最后都演变成了道德事件和娱乐事件。
你很难看到一篇详实的内容会从社会层面、技术层面、个人层面去深入剖析的,即便有的话,这样的严肃内容也很难在传播上引起较大的反响。是微信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浅还是本身我们的生活就是如此。
在我看来,大多数的热点是没有价值的。就像宇宙的一颗尘埃,风一吹就没了。长期沉浸在这样的信息碎片里,整个人都会变得急躁不安,因为分分钟钟都会有新的内容出现,而这些内容会不断吞噬你的时间,稀释你的专注度。你总不能,和老朋友聚个会,开口就问,你听说过昨天朋友圈的那个“友谊的小船”吗?如果朋友回答道“不知道”。估计你此刻的心至少会凉半截。
与专业的媒体机构相比,自媒体缺乏基于研究调查的公信力和影响力,信息搬运工和知识存储库这些本该是机器人和搜索引擎干的事,而如今却那么多人扑上去。我们的精神消费似乎就来源于朋友圈和微博推荐的那些热点,我们的各种喜好、阅读兴趣好像轻而易举就被机器和那些自以为审美情趣高雅的人主宰。
三
前段时间看到新闻说,吴晓波的“大头思想食堂”(一批文化大家开讲座,教“高净值人群”学文化,提高思想素质)门票只卖出两张。这使得吴晓波大为感慨——财富阶层没有“精神支柱”。以至于有人质问吴晓波是否是一位合格的产品经理。
在一个“网红”、“社群经济”、“内容创业”、“VR/AR/AI”的眼球经济时代,谁还在乎什么“精神”、“理想”、“道德”、“使命”。而时下,在一个创造力匮乏和词语溃烂的时代,这些即将关闭的风口热点,无疑是自媒体们的救命稻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