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会对这个行业心寒 “突然想问,假如我不做医生了,你们会吃惊吗?”免费关注微信公众号 jijiewangcom ,就能天天收到季节网新闻了,还有机会和主编小节姐一对一私聊喔。
那天,在陈仲伟医生被砍事件发生后,一个从小立志成为一名医生而奋斗到现在的朋友在群里问了我们这么一个问题。
我们的答案当然是吃惊,但他说,“不开玩笑地说,我也怕被砍死啊,而且砍了以后还被说活该那种话。” 我们无法不对他的想法表示理解。
陈仲伟医生受到威胁后报了警,却仍被从精神病院逃出来的行凶者砍杀。这件事发生后,有网友评论说:死了最好,国家养少条狗。
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虞幼军医生被一名精神病妇女狠砸3锤,新闻一出,网友一片负面评论。“打得好,市一医生,正扑街。”“这个医生扑街来的…我就挂号体验过。”“一看就不是什么好人,打得好。”“人家不会无故打人,绝对有内情。”……
一个医生的生命安全得不到保障,被袭后还要承受舆论的攻击,也许会有人说这些只是个例,但这些个例一个个累积起来,哪一个才是压在医者和医学生身上的最后一根稻草呢?
虽然这两件事用在这里有些不准确,毕竟这两件事的行凶者是精神病人,本质上与简单的医闹有一定的区别,这里不展开。但不论是哪种医闹,对于我朋友这样的医学生而言,都是他们可能将要面临的威胁。而医闹后群众充满恶意的评论,更加让他们心寒。
“我不会对这个行业心寒,我心寒的是我要面对的病人,他们真的觉得我是一个好人吗?”他这样问我们。
群里的朋友是这么回答他的:“这不能影响你的初衷,你要排除万难。”
直白地说,我们可以这么从容地对他说“坚持梦想”,难道不也是因为,那把刀子并不悬在我们的脖颈上吗?在这里插一句,一位网友曾经这样评论人们冷漠面对杀医事件:因为他们都可能是下一个魏则西,却不会是下一个陈医生。那么,我们这一群不会是下一个陈医生的人,对他说“勿忘初心,尽好本分就行”,是否就可以为他减轻一点他每天面对这样形形色色的新闻的恐惧与无奈?我认为不可以,哪怕是一点点。
医生对患者心寒,患者对医生不信任,是什么导致了医患间的矛盾?那我们能怎么做?
我想举个例子来说明。
在写这篇文章,看相关资料的时候,我想起来前不久的一个新闻:男子术后两年发现右肾消失,医院称属自然现象。我不知道人们看到这则新闻时的想法,反正我看到时觉得十分荒谬,第一反应就猜测医院是不是动了什么手脚。接下来看到后续报道,院方拿出了术后的CT证明当时患者的肾仍在,我脑中对这件事的天平立刻又偏向了医生那边。然而,关于这件事的说法层出不穷,专家释疑称肾脏不会萎缩至消失,患者走访其他医生后又称医生认为院方提供的CT有问题。应该相信谁?人们总说要相信事实,但事实不是看到的,而是被给予的,到头来人们也不过是选择相信自己愿意相信的东西。
我们不得不承认,不论素质与受教育程度如何,非医学专业的人大多对于医学的认识太浅薄。
加上人的悲剧意识与生俱来,而死亡最能够勾起群体性的悲剧意识,在不知内情的情况下,人们下意识地怜悯死伤者,容易非理性地谴责医生的无能。再者,媒体的导向也影响着人们的判断,虽说新闻学是只讲事实的科学,不带任何价值取向,但新闻编辑者眼中的事实本身就掩藏着其自身对社会生活的判断。又由于部分黑医的确利用了患者对医疗的无知进行牟利,在这个标签满天飞的时代,医生这个群体就难以幸免地被部分的人贴上了不可信任的标签。上述所有因素综合以后,医患矛盾激化,部分患者选择不信任医生,而医生对部分患者过激的言论和行为心寒。
最后,我们更应该想想除了把头像换成黑丝带以外我们还能做些什么。丁香头条发了一篇文章《同样的杀医悲剧,我们能从美国医生那里学到什么》
医生们不会放弃努力和改变,但我更希望我们这些普通人不会因为自己躲在屏幕后面就不明内情地恶意评论,让医学生们还踌躇满志地说着“健康所系,性命相托”时就担心着将来自己要去背负那些充满戾气的恶意与误解。
尽管长路漫漫,但医生和患者不每人踏出第一步,就永远不会有千里之行。
这句话说给朋友:你不对这个行业心寒,我们也不会做让你心寒的病人。我们并不是想左右你的想法,只希望你权衡过后,知道你自己真正想要选择的是哪条路,无论如何,你都是被支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