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夏阳酷暑>知识库>正文

业绩不佳,不要折腾人

2015-10-05 来源:未知 资讯整理编辑:仲崇玉 点击:

分享到:

  管理上有一个误区,在业绩好的时候,喜滋滋享受;业绩不好的时候,猛折腾人。有时候也不是主动折腾,而是环境所迫。好像不折腾一下,就是不作为似的。

  团队处在一个动态调整的大环境中,总有一些出乎预料的事情从角落里突然间跳出来。你还来不及细想它的合理性,甚至来不及抱怨,就已经有人在考核你的进展了。

  突然来个通知,团队需要加人。这是在提示指标的增加吗?或者,奖金要稀释吗?或者,市场要重新分配吗?都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同样的,再如减员?可能更困难。谁需要离开?什么条件?剩下市场怎么办?已经分配下去的指标怎么办?同样,市场要重新调整吗?

  认知一:突然发生的变化,也是快速降临的机会

  记得有人说过,不要浪费任何危机。同样,作为销售经理,要记录自己如何把一个猝不及防的变化转变为机会的过程,留意自己在这个过程中的角色、心理变化以及最后解决问题的细节。

  突然的变化打乱了销售经理既定的管理节奏,的确让人防不胜防。

  面对突然的变化,人会本能地抵触、烦躁甚至恼怒。人为什么要抵触呢?烦躁和生气又是为什么呢?探究自己的内心,答案其实就在那儿。抵触可能是为了让变化消失,虽然我们知道这不可能;烦躁和生气是因为这个变化突然把自己逼到能力的边缘,是在提示自己必须运用新技能来处理。试想,如果这些变化已经发生多次,你处理起来早已驾轻就熟,你的反应还会是烦躁,还是会生气吗?当然不会。

  公司决定在某市场加人。销售总监和地区经理讨论这个决定的时候,一线经理第一个反应是:“能不能只加预算,不加人员?”

  从旁观者的角度来看,一线经理到底是接受还是抵触这个决定?从表面来看是接受这个变化的,无非“要钱不要人”而已。实质上当然是不接受的,因为公司的决定是加人。一线经理考虑的可能人员的激励问题,而销售总监考虑的则是公司业务扩张问题。

  一线经理的这个反应是不是明智?如果不是,那么如何反应才是明智的?

  讲道理是容易的,事到临头,一线经理到底该怎么反应?就上面这个例子来说,在团队里加人这个决定,按理说地区经理应该高兴才是,毕竟团队扩大了。可是这个变化带来的不只是工作量比如招聘以及新人培训这么简单,还涉及到很多方面,比如现有市场的重新分配,指标,预算的调整等一系列的琐事。我想正是考虑到这些麻烦,地区经理才会有抵触的反应。这个反应不明智,却可以理解。

  到底如何反应才是明智的呢?问自己两个小问题就可以了。面对身体马上就要作出的反应,问自己第一个问题:“我的反应是不是符合自己的角色?”因为每个角色都有自己的目标,角色意识会时时协调自己的反应与目标一致。这个问题会延迟自己对外界的反应。

  接着问自己第二个问题:“所以,这个变化会如何促进目标的达成?”因为每个变化都可能是机会,有了这份信念,一线经理面对变化的反应就是经过选择的,不再是冲动性的。

  加人尚且如此,反过来,公司如果决定你的团队减员呢?你会让谁离开呢?团队整体指标以及预算又如何调整?让团队成员离开有涉及很多人力资源方面的事情,需要很多内部沟通和仔细的准备工作。从另一个角度想,如果说团队加人是让团队变大,让团队减人却是团队变强的机会。对地区经理来说,这是不是一个改变团队面貌的天赐良机?

  总而言之,无论是突然地加人还是减人,对习惯于平稳发展的一线经理来说都是噩梦。养成一种习惯,把任何变化都变成对自己有利的管理机会,这无疑是自身价值质的飞跃。这个习惯养成,是一个值得记录的过程。

  认知二:认清量变,还是质变?

  作为进一步应对的重要前提,要判断这是什么性质的变化。不同性质的变化,是根本的变化,再小也是值得认真对待的;相同性质的变化,再大也不值大惊小怪。同样增减一个人员,如果预示着一个团队的去留,或者一个团队分与合,就是性质的变化;如果是对一个边角市场的管理,就是增减再多人员也不会根本性地改变团队的状况。

  在一个多产品销售团队里,同时发生两个变化。一个销售额占整体销售五分之一的大产品销售合同即将到期,销售团队需要减人;同时,一个新产品的销售合同刚刚签订,需要加人。问题是这两个产品处于不同的领域,销售模式也完全不同。

  需要减人的团队,不会因为减人而改变团队的结构和销售模式,所以只是量变。另一个产品的客户极为分散,通过电子商务平台会比传统的人员营销来得更有效率,所以招聘的人员要求也会不同,这是全新的领域,意味着新的业务模式正式植入目前的管理体系,是质变。

  分清量变还是质变,处理的办法也就不难。对于量变,团队里现有的决定和流程大多是适用的,比如职位描述,招聘流程,离职赔偿等等,只要按照既定的流程,无论加人还是减人都会有“法”可依。

  质变与量变不同,多半的决定都需要讨论,没有现成的参照,有的甚至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决定,比如新职位预算和级别的界定等等。

  想要弄清变化的性质,需要不断澄清对变化之后的期望。如果这个期望是百分比的增减,往往不是什么性质上的变化;如果期待的是几何级的变化,这就可能是性质上的变化,可能需要在流程,产品分配,市场分配甚至其他的资源配置也都会做出相应的调整。公司也必然会准备付出更大的成本来迎接这个变化。

  不澄清这次变化的性质,就匆忙做出反应,往往吃力不讨好。所谓“一将无能,累死三军”。不能做这样应变效率低的一线经理人。

  认知三:什么没变?

  应对变化的最要一步是确定什么没变。如果团队的规模变化,但是战略没变,老板没变,那或许就不是什么根本性的变化;如果团队的规模改变了,可是配置的资源没变,指标没变,这可能意味着营销模式的大转变。

  不变的因素,是给处在变化中的团队带来安心的因素。应对变化,最需要的是合适的团队气氛。不确定因素,容易滋生谣言和猜测,是团队氛围的破坏者。因为人们在不确定的氛围中容易轻信,容易听得进各种不知哪来的消息。所以,团队的安定是一线经理能够有效应对变化的底线。

  在所有的变化中找出不变的因素,是头脑冷静的管理人一个重要标志。以不变的因素作为立足点,应对变化才算是有了依靠。这个依靠可能是老板,因为老板没变;可能是市场区域,因为区域没有调整;可能是产品线,只要产品线不变,客户就不会有大的变动;可能是奖金政策,因为奖励政策不变,以前的努力照样有回报。

  宣布公司被并购之后,团队里像炸了锅:人员冻结,销售指标不确定,活动计划不确定,正在讨论的奖励系统调整搁浅,渠道合作计划,新产品上市计划等等都没人决定了。继续等待吗?采取行动吗?没有人提示。

  这时,销售经理站起来说,虽然有这么多不确定,有一点是确定的,就是我们自身的价值需要不断提高。公司在正常状态时,我们提高很快;公司处在非正常状态时,我们有机会提高更快。现在是锻炼我们沟通能力的最好时机,凡是影响业绩的不确定的环节,我们要有成效地一级级沟通,拿到确认;同时,该冒的风险也要承担,推进事情的进展。

  抓住一个关键的不变因素,团队气氛顿时扭转,团队的注意力调整之后,业绩自然开始显现。

  如何在变化中找到稳定因素?从公司的总体目标,或者战略,或者组织构架,或者关键位置上的人员上总能发现一些蛛丝马迹。当然,在公司的系统或流程,需要的技能以及考核指标等方面,不是找不到稳定的因素,只是这些方面通常是变化的首要领域。

  认知四:设计变化后的状态

  不管是出于什么原因,如果没有人能够说得清楚变化之后的稳定状态,就假定一个。因为变化之后的预期状态是处理变化的理性依据。例如,如果变化之后,销售团队覆盖的只是核心市场,那么如何调整人员的数量和市场分布,就会变得容易决策。

  假定预期的变化,有一系列的问题需要得到澄清。一旦澄清,应对变化,实现顺利的过渡就不再困难:

  (一)突发加员:

  a)需要多久,新的团队才可以全部到位?

  b)全部到位之后,应该多增加多少客户?

  c)指标在什么时间节点进行调整?

  d)新的销售预算什么时候提交并得到批准?

  (二)突发减员

  a)最后一个人离开的日期应该定在哪一天?

  b)最后一个人离开之后的市场分配应该是怎么样的?

  c)在人员陆续离开期间,其余人的指标和市场是否调整?

  d)在此期间的指标、销售预算和销售业绩又将如何管理?

  认知五:在动态平衡中主动求变

  如果一线经理在平时工作中就对团队状况有透彻的了解,就会充分地利用这些突然发生的变化,完成想要的转变。

  团队一直都在变化,只是幅度不同而已。团队的流动率,士气,业绩,可以运用的资源以及团队所在的环境,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着变化。所谓不变,只是一种动态的平衡,而“变化”,只是在因为在你的预料之外。

  每个人实际上都是移动的雷达系统。作为一线经理,理应随时感受公司内、外的变化和变化的趋势。出现意料之外的变化,是因为自己这个雷达系统还不够灵敏而已。如果说不能预见变化已经有失水准,更不能允许自己在变化出现之后,妄加议论,举措失当。

  经理:很讨厌工作中突然的变化。

  教练:是啊,听说最近团队有变化了,对吗?

  经理:是的。

  教练:能够应对吗?

  经理:能。但是很讨厌这样没完没了的变化。

  教练:你希望一切不变吗?

  经理:......不是,只是我希望按照自己的节奏来改变。

  教练:所以你不是讨厌变化,而是讨厌不是由自己主导的变化。

  经理:是的。

  教练:你希望的变化和现在已经发生的变化,差别在哪儿?

  经理:还没有比较过。

  教练:就是说,你还不能确定要不要讨厌这个变化,对吗?因为你并不清楚这个变化和你要的变化之间是不是有显著的差别。

  经理:你把我绕糊涂了。

  教练:真的是被绕糊涂的吗?既然你自己也希望变化,何不利用这个机会实现呢?

  经理:可是这两个变化的确是不一样的。怎么能够相容呢?

  教练:有着怎么样的不同?首先要抱着探究的心态,才能发现变化中的机会。

  对于那些值得依赖的出色销售人,一线经理总会在心里祈祷这样的状态可以永远持续;而对那些业绩差的销售人,一线经理恨不得立即改变这种状态。所有的平衡都是各种不同力量维持的结果,也都是短暂的。一线经理如果不能主动寻求改变,与自己的愿望相悖的改变就会不期而至。

  行动建议:

  如果一个小团队的人员突发增减让人头痛,就去做更大的练习。比如,你是当初执行“裁军一百万”计划的那个负责人,你计划怎么做?

更多关于 知识库 的文章:
jijiewang.com美好的季节|投稿请发送至站长邮箱:[email protected]| 冀ICP备2021021905号 | Powered by季节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