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偶然间看到了腾讯官方出的一个新媒体数据报告,看完以后我觉得非常震撼,这份报告里面有这样一句话:"以社群运营的自媒体,成为目前商业化最为成熟的一种形式。"我觉得这句话说的特别有道理。为什么这么说呢?我先给大家说几个案例。
第一个:罗辑思维
靠社群运营积累一大批忠实的粉丝,而且还靠社群运营积累了一定的财富。具体是多少,外面的媒体没有披露,咱也不用去细细追究了。反正,他是做社群做的比较早的,也是做的比较成功的。
第二个:黑马社群
这个社群具体盈利多少我不清楚,不过我清楚的两件事是一、它登录上 纽约时代广场的广告大屏。二,在我上班的地方,搭乘电梯的时候看到他投放的电梯广告。从这两点来看,我觉得他的社群运营的已经非常成功了。
除此之外还有没有其他的社群运营的比较成功的呢?有,有很多的。比如像我在《草根自媒体达人运营实战》一书里面提到的几个,比如五哥,靠一个500人的社群,每个人收费2000,创造了100万的经济利益。
再比如像大熊老师创建的大熊会,鬼脚七创建的七星会,松哥创建的松松兄弟会,都给自媒体人带来了一定的经济效益。
就连我这个小小的自媒体人,去年也靠付费订阅加社群管理,也收取了800个左右的付费订阅用户啊。还有现在在我付费群里面的一个每天分析彩票的大哥,也靠社群赚了不少的钱了啊!所以说,用社群进行商业模式的转化,是非常合适的一种方式。
在腾讯的那份报告里面,里面有提到这样一个现状,说越来越多的专业媒体人士离开"组织",加入自媒体浪潮,这就很好的提升了自媒体内容的专业方面的内容。比如柴静的《穹顶之下》就是一个很好的案例。
而我们众所周知的还有很多传统媒体人也纷纷离职,创办了自己的自媒体,走进了新媒体运营的大军。
比如,《南方都市报》原总经理陈朝华出任搜狐副总裁及搜狐网总编辑;央视经济频道原副总监郑蔚加盟爱奇艺出任首席信息官;《第一财经周刊》总编辑伊险峰辞职去了网络原生报《好奇心日报》;其原来的同事,该刊官网的副总编、主编,以及汽车、金融等各版块负责人则集体辞职,转战上海筹办新媒体“界面”等等。
这也让很多人产生了一个疑问,自媒体的下一站会去哪里?针对这个问题,腾讯官方提供的数据里面说了这样四句话:
1.提升专业度
2.差异化定位
3.社群运营
4.打造交易链条
这四句话其实说的很直白了,特别是第二句和第三句,应该说是重中之重的。这个社会无论什么时候,大家都还是比较相信专家的。因为专业,所以让人信服。
在自媒体进行定位的时候,还是要选择好自己最擅长的一方面,慢慢加深自己的专业知识,扩宽自己的知识面,时机成熟的时候,开始做社群运营。我想这是最为稳妥的商业模式。